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症状1.单株受害:病叶及鞘上病斑多为不规则形,边缘褐色。初期病斑内部青灰色水渍状,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变为褐色,严重时整叶水渍状腐烂。发病严重时病菌可侵入茎秆,病斑绕茎扩展造成茎及茎基部变褐腐烂或枯黄,病株分蘖枯死;在湿润条件下,叶鞘和叶片病变部位生有希罕的褐色菌丝;在延续几天降雨后出现低温晦气于病害生长时,病鞘、颈基部有黑褐色菌核形成,易脱落。
2.草坪受害: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枯草圈,条件适宜时,病情生长迅速,枯草圈直径可从几厘米很快扩展到两米左右。由于枯草圈中心的病株较边缘病株恢复得快,枯草圈就出现出了环状或蛙眼状,即中心绿色,边缘枯黄色环带。
病原菌 病原菌是立枯丝核菌,菌丝初无色,后渐变褐色,直径12-14微米,菌丝分枝处略缢束,离此不远处形成隔膜。菌核从菌丝生出,以菌丝与基质相连,褐色,外面粗拙,内外颜色平等。菌核大小纷歧,且可相连成壳状。不形成无性孢子。
发病纪律 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体在植物残体上渡过不良的环境条件。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菌丝开始生长,侵染植株。该菌为土壤习居菌,重要通过土壤传播。菌丝自寄主叶、叶鞘或根部伤口侵入,修剪过的草的顶端是丝菌核侵入的重要部位;该菌也可从气孔侵入或直接穿透表皮进入叶片。病原菌寄生能力较弱,以是处于良好生长环境中的植株,只能造成稍微的侵染,不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只有当植株生长在高温环境条件下,抗病性下降时,才会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病害的生长。夏天高温、多雨、湿润的天气,发病快且重。枯草层较厚的老草坪,菌源量大,发病重。低洼湿润、排水不良、田间郁蔽、小天气湿度高、偏施氮肥、植株旺长、组织优柔、冻害、灌水不当等因素都有利于病害的盛行。
防治措施1.清除枯草层和病残体,削减菌源量。枯草和修剪后的残草要实时清除,保持草坪清洁卫生。
2.加强草坪的科学养护管理。平衡施肥,科学灌水;改善草坪透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实时修剪,夏天剪草不宜过低。
3.药剂防治:防治褐斑病较好的设施是使用预防性杀菌剂。在发病初期,用20%的三唑酮乳油8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等杀菌剂举行防治。一般在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喷药次数重要根据药剂残效期是非而确定,一般7-10天一次,要尽可能夹杂施用或交替使用药剂,以免发生抗药性。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09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