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梅花,株形正经、干枝苍劲、叶片葱翠、花朵娟丽、色泽丰润、香味幽静,是国人较为喜闻乐见的传统名花之一。特别是其冰肌玉骨、傲霜斗雪,“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先放天下春”的高洁品质,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原后裔不畏强横、坚贞不屈、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因而也就成为呼声较高的候选“国花”之一。岂论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士,照样勤劳朴素的工农大众,都对梅花有一种眷恋之情,因而在公园绿地、小区庭院、陌头绿岛、阳台屋顶,四处都有其芳姿倩影、神韵芬芳。岂论是成片梅林、或三五成群,照样单株粉饰、拟或松竹结伴,也不管是地栽坛植、照样盆栽造型,要使梅株枝繁叶茂、蕾多色艳、香气浓郁,防治病虫害都是较为不能忽视的环节。据劈头统计:梅花有各种病虫害170多种,其中病害30多种,虫害140多种。
一、梅花重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1、卷叶病
卷叶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地栽或盆栽梅花,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叶片两侧向正中折合内卷,整个梅株呈疲倦萎蔫状态,严重时导致叶片大量脱落。究其缘故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夏天高温少雨、土壤干旱、空气干燥、光照过强,另一方面梅树自己为细须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运送能力较差,再加上梅花叶质偏薄,而此时梅株对水分的蒸发又较快,总体上水分处于亏缺状态,从而导致其叶片发生卷曲,其中尤以“绿萼梅”品种发生较为严重。卷叶现象约从6月开始,雨后有所缓和,叶片可稍许平展;在风调雨顺、水分供应足够时,卷叶出现较晚,不会大量落叶,也不会影响到花芽的分化。
防治方式:卷叶是梅花自己特别的结构和生理特征,以及不良天气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为此加强管理,使其根系发育良好、树体生长结实,从而提高其吸水和运水能力;进入高温干旱季节后,加强根部浇水、叶面喷水和环境洒水,通过增湿降温为其缔造一个相对凉爽的环境;盆栽梅花,特别是浅盆梅桩,尤其是对“绿萼梅”品种,可搭棚遮阴,遮光度控制在30%-40%之间,保护其卷叶不至于因脱水过重而掉落即可。
2、黄化病
黄化病,是一种在碱性土壤条件下,出现的缺铁性生理病害。淮河以北地区地栽或盆栽的梅花,由于土壤或培育土偏碱,或因长时间浇灌偏碱的用水,使梅株根系长期处于偏碱的环境中,导致营养须根坏死,从而引起叶片褪绿发黄。碱黄重要显示在新抽嫩枝的叶片上,叶片偏小,叶脉间褪绿呈黄白色,不很规则,但叶脉尚呈绿色,中下部的老叶一般不发生黄化。
防治方式:盆栽用土或地栽园土,要将其pH值调整至6.5以下;用自来水浇花,要先放置3-5天,并在其中加入少量的硫酸亚铁颗粒;生长季节每月浇施一次矾肥水,可预防黄化病的发生;叶片出现较严重的黄化后,可用0.3%的硫酸亚铁溶液浇施根部,用0.2%的药液喷洒叶面,半月一次,浇喷兼施、双管齐下,可促成其嫩叶褪黄变绿。少量盆栽也可考虑用1%的食醋液或0.5%柠檬酸液浇施根部。
3、炭疽病
受害叶片较初发生褐色小黑点,后扩大成1厘米以下的圆形、椭圆形病斑,生于叶缘者多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呈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为红褐色和暗紫色,上生玄色小点,呈同心圆轮状排列。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染病落叶或感病嫩梢中越冬,翌春借风雨传播,5月中下旬至6月初发病严重。“朱砂型”梅花较易感染,“绿萼型”较抗病。
防治方式:清除枯枝落叶销毁;从4月中旬开始用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炭疽福美、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交替喷洒,延续3-4次。
4、流胶病
为枝、干重要病害。患病枝、干变褐腐烂,并伴有流胶,树势逐渐虚弱,导致抽枝少而细,花芽分化不良,严重时枝条干枯,甚至整株死亡。枯枝型流胶,一般发生在多年生枝上,多以皮孔为中心,渗透脂状胶液,初呈淡黄色、半透明、柔软,后逐渐氧化凝固成褐色晶体状,严重时病部以上枝条枯死;干腐型流胶,一般发生在主干上,初为水渍状;后变褐腐烂,腐烂部门逐渐变褐下凹,树皮开裂反卷,并伴随有流胶,严重时树势虚弱,甚至会全株枯死。3-11月均可发生,以6-9月较为严重。
防治方式:加强水肥管理,实时清扫积水;防止蛀干性害虫侵入,制止日灼和冻害;刮除病部胶状物,涂抹3-5度的波美石硫合剂或0.1%的升汞水消毒;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涂抹创口。
5、膏药病
在枝干树皮上形成圆形、椭圆形灰褐色大病斑,状似平贴之膏药,后期出现龟裂,小枝发病的膏药形病斑呈浅灰色,而且绕小枝一圈,后期与小枝星散,呈鞘状套住小枝。此病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削弱树势,严重时树体逐渐虚弱死亡。整年均可发生,以夏天较为集中,地处湿润、树冠郁闭的虚弱树易发病,蚧壳虫为重要传播前言。
防治方式:透风透光,开沟排水;清除蚧壳虫,削减传媒;秋末落叶后至春季发叶前刮除病部销毁,涂抹3-5度波美石硫合剂;少量盆栽,有叶期可于刮去病斑后。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6、煤污病
由于蚜虫、蚧壳虫等的刺吸危害,其渗透的排泄物 ——“蜜露”,在比较阴湿的条件下,易诱发煤污病。显示为叶片、树干、枝条上被有一层黝黑的煤污层,严重影响到梅株叶片的正常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不能正常孕蕾开花。
防治方式:春季出现蚜虫危害,实时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出现蚧壳虫危害,可用2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每15天一次用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洒植株。
7、根癌病
由土壤根癌杆菌借苗株伤口侵入而引起,多发生于根颈部及嫁接口部位,有时也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受害部位长出球形、扁球形肿瘤,初为乳白色或肉色,较为柔软,后变硬木质化呈褐色,外面粗拙,凹凸不平,呈龟裂状。梅株感病后根系发育不好,地上部学生长迟缓,树势虚弱,影响到花芽分化,严重时叶片发黄脱落,甚至全株死亡。
防治方式:从疫区购进未显症状的梅苗,栽种前要先行消毒,可用2000倍72%的农用硫酸链霉素浸泡30分钟;或用“抗根癌菌剂”Ⅰ号或Ⅲ号,加水1-2倍调匀,定植前蘸根20分钟,预防效果较好;对大植株不忍舍弃,可用利刀切除癌肿部门,再用石灰乳或甲冰碘液(甲醇50份、冰醋酸25分、碘片5分)涂抹伤口,并单独养护。
二、梅花重要虫害的识别于防治
1、桃粉大蚜
即“腻虫”之一种,重要在嫩梢和幼叶上刺吸汁液。该虫以卵在梅花的枝、芽上越冬,来年3—4月梅花抽梢展叶时,孵化出的无翅若蚜危害较甚,雨水多的年份发生严重,并能诱发煤污病。
防治方式: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液喷杀;家庭少量梅株出现蚜虫,可用苦楝叶揉汁稀释喷杀,也可用草木灰洒在有蚜虫的枝叶上,过1—2个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枝叶即可。
2、黄褐天幕毛虫
以幼虫啃食嫩芽、新叶及叶片,并在枝杈处吐丝结整天幕状网,群居于白色天幕上,老熟幼虫脱离天幕涣散暴食,严重时可将整株叶片吃光。
防止方式:发现幼虫聚集在天幕上时,可清除网幕、烧死幼虫;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液或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杀。
3、桃红颈天牛
桃红颈天牛是危害梅桩主干的主下午虫。遭其危害的梅桩基部地面上,常堆存有红褐色的虫粪。
防治方式:5—6月在雨后晴天的中午,寻找在枝干上歇息的成虫,将其杀死,或用2.5%的功夫乳油3000倍液喷杀;在树干上发现排粪虫孔后,用毒签插入虫孔熏杀,或用药棉蘸敌敌畏堵塞虫孔;秋末冬初,举行树干涂白。
4、蚧壳虫
危害梅花的蚧壳虫种类较多,重要有桑白盾蚧、糠片盾蚧、梨圆盾蚧、朝鲜球坚蚧、龟蜡蚧、褐软蜡蚧等,其中尤以朝鲜球坚蚧危害较为严重。重要以若虫和雌成虫麋集在枝干上吸收汁液,严重时使树势削弱,造成枝条枯死或全株死亡。它照样膏药病的重要传播虫媒。该虫严重发生时,虫株率达90%,梅株死亡数占死亡总数的85%。
防治方式:5月上中旬卵孵化盛期,用50%的杀螟松1000倍液,或50%的马拉硫磷500倍液,或40%的乙酰甲胺磷500倍液+除虫菊脂2000倍液,举行喷洒,对若虫杀灭效果都很好;用75%的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洒,对朝鲜球坚蚧防治也有一定的效果。
5、红蜘蛛
即叶螨。梅花普遍受其危害,且比较严重。它以成虫、若虫在叶片后头危害,初为受害叶片正面出现黄白色失绿小点,后失绿面积扩大,叶片失去光泽,严重时一片苍白,造成提前落叶。成螨卵圆形,初脱皮时为红色,取食后变为暗红色,大小在0.5毫米左右,若螨、幼螨略小。该虫一年发生10代以上,以卵和成螨在枝干的粗皮裂痕和落叶层间越冬,5-7月干旱时较为严重。
防治方式:用25%的倍乐霸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杀;或用20%的灭扫利乳油2500倍液喷杀,或用5%的尼索朗乳剂1500倍液喷杀。因其虫体较小,且藏匿于叶后头,喷药时一定要仔细均匀,并轮换使用不同的杀螨剂。
6、袋蛾
即“吊死鬼”。危害梅花、果梅的有大袋蛾、小袋蛾、茶袋蛾、白囊袋蛾等。幼虫为丝质袋囊所包裹,囊外附有较大的碎叶片或少数排列庞杂的枝梗。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内越冬;4-5月化蛹,5月尾羽化,6月上旬为幼虫孵化高峰,到11月复以老熟幼虫在囊内越冬。初孵幼虫在晴天中午爬出母囊,吐丝下垂,随风传播,在适宜的梅株或其他植物上吐丝缀叶成囊。幼虫藏匿于囊内,取食迁徙时负囊而行,初时取食叶肉,剩下上表皮,使叶片呈透明黑点,长大后食叶成孔洞或缺刻,甚至啃食茎干表皮、嚼食果肉;高温干旱延续时间长时,危害特别严重。
防治方式:秋冬季结合修剪,人工摘除袋囊,清除越冬老熟幼虫;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用25%的灭幼脲3号1500倍液喷杀幼虫;在低龄幼虫盛期,用50%的马拉硫磷1000倍液喷杀幼虫;于产卵高峰期,用20亿/克的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1000倍液喷洒。
7、刺蛾
即“洋辣子”。危害梅花的刺蛾有黄刺蛾、丽绿刺蛾、绿刺蛾、扁刺蛾、扁黄刺蛾、褐边绿刺蛾等。夏天以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可将叶片啃光,仅剩下粗叶脉和叶柄,影响梅株的正常生长和孕蕾开花。幼虫体上长有较多的毒毛,对人体皮肤有严重的刺激性,一旦接触人的皮肤会发生强烈的灼痛感。
防治方式:秋冬季人工剥去枝干上的越冬虫茧;成虫羽化期利用其具有较强的趋光性特点举行灯光诱杀;盆栽用0.3%的印楝素500倍液,或25%的灭幼脲3号2000倍液,或5%的抑太保乳剂1500倍液喷杀。
三、对梅花敏感的农药种类和制止药害发生的方式
1、对梅花敏感的农药种类及药害显示
梅花对有些农药非常敏感,如40%的乐果乳油,可导致叶尖枯焦,叶片出现黑斑,以及短时间内叶片像被开水烫过一样,所有落光;40%的氧化乐果乳油,如跨越一定的浓度,或在高温强光下使用,会导致叶片出现黄斑、黑斑或落叶;80%的敌敌畏乳油,跨越一定的浓度,或在嫩叶期使用,会导致梅株落叶或掉果;90%的敌百虫晶体,同样会造成落叶;误用较高浓度的久效磷,也会引起梅株叶片枯焦或脱落。防治病害的百菌清,可能引升降叶;在有叶期使用波尔多液,会导致嫩叶尖端枯焦;石硫合剂则有可能引起梅株嫩梢枯焦或落果。
2、制止梅花药害发生的方式
①人工防治
如人工捕杀桃红颈天牛成虫,用铅丝捅死藏匿于枝、干虫孔内的天牛幼虫;人工摘除袋蛾类的袋囊,集中销毁;人工刮除黄刺蛾、绿刺蛾的虫茧,将其踩碎;人工摘除感染炭疽病、褐斑病的叶片,集中销毁;人工刮去膏药病的病斑,再涂抹达克宁霜软膏。
②诱杀戮虫
如利用昆虫成虫的趋光性等,悬挂黑光灯、频振灯等,诱杀刺蛾、袋蛾等成虫;悬挂黄色诱虫板,诱杀蚜虫。
③生物农药
如用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悬浮剂防治袋蛾,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及青虫菌,杀灭刺蛾幼虫;用植物源农药,如烟参碱、印楝素、除虫菊、博落廻制剂等农药杀灭刺蛾、蚜虫等。
④降低用药浓度
如使用速灭杀丁、马拉硫磷、氧化乐果等农药杀灭蚧壳虫时,一定要降低到通例使用浓度以下,可制止或减轻药害的发生。
⑤忌高温强光下用药
在夏天高温强光的条件下,应于5点钟以后喷洒农药,此时枝叶吸收药液效果好,且不易引发药害。
⑥制止使用过敏农药
在防止梅花病虫害时,应尽管制止在有叶期使用乐果、氧化乐果、敌敌畏、敌百虫、久效磷、呋喃丹、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百菌清等农药,换用具有相同杀虫灭菌效果,但又不会发生药害的农药种类。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27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