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结构就是风景的放置,在绘画上称做构图,是处理盆景画面结构的一种艺术手法。盆景的画境与意境重要就是通过结构来缔造的。巧于结构,才能使作品具有诗情画意。在盆景结构中经常运用宾主、疏密、虚实、露藏、呼应、取势、刚柔、巧拙、粗细等等手法,这些都是事物的矛盾规则在艺术上的体现。
宾主分清。在盆景结构时,首先要用各种方式,使主体突出,宾主分清。要突出主体,首先就要确定主体风景的形状和位置,然后再考虑宾体,即陪衬的风景。在山水盆景中,应先确定主峰的形状、体量和位置,然后放置配石,较后再粉饰植物;配件;在树木盆景中,先确定主体树木的造型和位置,再考虑其它配树、配石、配料。主体风景是盆景的重心所在,应该着力加工,这是成败的下午。宾体也是整个风景的必不能少的一部门,起到陪衬陪衬主体,突出主体的作用。但要做到 '客不欺主,客随主行',不能'喧宾夺主'。大雕塑家罗丹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手,就是由于那手太突出了。这个例子充分说明晰突出主体的重要性。一般说来,主体在盆景中是较醒目的,但要有典型的细节刻划。宾体的形状和位置要与主体既相对比又相呼应,既有变化又有统一,要组成视觉中心,使观赏者的视线,很自然地集中到主体上去。
露中有藏。昔人云:“景愈藏则境界愈大;景愈露则境界小。'艺术贵在蕴藉,如果将一切遗露在外就会失去想象的余地。处理好露中有藏,就能展现出一个景外有景、'景中生情的悦耳画面,不是一目了然,而是留有余地,引起观赏者丰富的遐想。因此,露中有藏也是缔造盆景深远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法、露中有藏的显示手法在山水盆景中应用得较多。一般每座山峰都要处理得既有露又有藏,使人有群峰升沉之感;'道路和水岸线宜曲折迂回,时隐时现,使人有延绵不停之感;有时仅将亭子从山后露出一角,或将衡宇遮掉一半,这样可以让人展望山后的其它内容,收到以少性多的效果。露中有藏的显示手法对于树木盆景的造型也同样实用。如树木的枝干就要处理得有露有藏,才能显出兴隆。又如树木点石;有时石藏树中,有时树藏石中,若隐若现,'使人感应幻化莫测。露与藏的处理要根据主题和意境的需要,把握好分寸,该露则露,该藏则藏。在一般情况下,总宜藏多于露。
顾盼呼应。盆景中的所有风景,各个部位都要相互顾盼,相互呼应,使涣散的风景有机地联成一体。顾盼重要显示在风景的偏向上,如山与山,树与树,山与树之间要相互照应,顾盼有情;呼应则包罗风景的种类、形体、色彩,以及疏密、虚实等等。如一块大石头,靠近左右也要放置几块小石头,错落散布,与之呼应;一个大的空缺处,较好粉饰几处小的空缺与之呼应;大的麋集处四周要陪衬几个小的密聚点与之相呼应等等。总之,盆景中的风景总不宜伶仃地存在,而应该相互慎密地联系。
取势导向。所谓取势导向就是部署动势。山的奔趋向背之形,树的偏正敬斜之势,都可给人一种动感;这也就是静中求动之意。有了这种动感,盆景就显得生动而有气焰,而不致机器乏味。但是,在取势导向时,还要注重平衡。否则,一味寻求动势,就会使整个结构显得不稳重。当山峰向一面倾时,山峰的坡脚就必须重在另一面,要把重心放到边缘的线上,但不能超出边线,否则就显出山欲倾倒的样子。又如一株斜干式的树木,若其主干向一面倾斜,那么其重要枝叶就必须倾向其另一面,以到达动态平衡。总之,盆景结构较忌四平八稳,气焰从动态中来,要取势就要造成动势。
刚柔相济。有些以显示刚健挺秀为主的盆景,也要刚中有柔,才能有变化有对比,从而更显其刚劲。如果一味体现刚劲,就会给人以生硬的感受。例如显示松树姿态,一般说应以刚健为主,但经常有意将枝干处理得蟠回愚昧,刚中有柔。而有些显示柔媚秀丽为主的盆景,却要柔中有刚,而不能一味体现柔和,否则就会显得柔弱无力。例如显示柳树体态,一般说应以柔媚为主,往往将其主枝干处理得挺秀刚劲,就愈能显示出垂枝飘拂的轻柔。
巧拙互用。在艺术显示上,巧虽然是一种美,而拙有时也成为一种美,是一种朴素无华的质朴美。昔人说:'大巧若拙',又云:'大巧谢雕凿'。有时初看粗率稚拙,简直可笑,细细玩赏,又会以为充满情趣,神充气足,极富魅力。在盆景中,巧拙互用,经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有时候将一些并不精巧的质料经过适当的配合,却能作出上品的盆景;反过来,将许多精巧的质料配合在一起,往往整体的效果并不理想。齐白石说:'灵巧拙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都是同样的原理。,盆景的创作较忌均匀用力,树与石相配,树木很精巧,那么配石就纷歧定玲珑剔透,反而以粗拙一点为好;风景内容很精巧,配上形状真诚的盆钵,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整体效果。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9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