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黄土高原东部,是中华民族较早的发祥地之一,保留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和遗址,被誉为“中国古代修建的宝库”。
在山西晋中一带,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修建——晋商宅院、晋商大院及其所反映出来的晋商古典园林文化,是山西人文景观中独树一帜的重要组成部门。人们走在晋中的大街小巷中,依然能看到有着浓郁山西风情的晋商宅院,规模远大、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引人入胜。
明末清初,山西商人以晋中一带的乔家、渠家、曹家、常家等为代表,资产雄厚,称雄商界。尤其是清代后期,以金融汇兑为重要营业的票号组成了国内外四通八达的金融汇兑网络,执掌中国金融界之牛耳达百余年。
这些晋商以义制利,富以俭为,建宅家园,于是便有了以晋商为代表的晋商宅院园林,成为我国古典园林的分支——私人园林的重要组成部门。晋商宅院园林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别是南北园林的特点,尤其是修建具有中国北方古代修建的典型特征,是中华民族光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门和珍贵的实物资料。宅院修建以木结构组合为主体,即便一些砖石修建物大多模拟木结构修建举行组织,与秀丽山水中的南方私人园林相比较,宅院园林具有一种雄浑壮阔、敦朴质朴的雄壮美。
一、 宅院的选址
古代宅院不是为所欲为地滥建乱造,其选址、走向、造型、气概、规模、体量、平面结构、空间组织、阴阳背向、周边环境、行驻进退等方面皆有周密而严谨的考虑和设计,具备完整而严密的理论系统而且闪灼着充满智慧的理性光泽,形成巧妙诡秘的关于宅院和宅院环境的风水学说。
中国的风水学说以“阴阳说”为基本,以“生气说”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为条件,意在选择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供人栖身。古宅院修建之兴建强调主山龙脉和形局完整,也就是宅院基址的形局和气场要求形局完整,山环水绕,藏风聚气,环境幽静。山西人考究“天人合一”,以“天人合一”的文化观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而且强调人与自然协调相处,把个体人纳入宇宙,寻找人与天对应的关系,确定个体人的星座点和五行归属。这里所指的“天”者,固然指天,但是绝不仅仅是指天,而是兼指除了自身之外的宇宙、天地间的一切客观存在。
“风水”所说的人、天对应的第一个天体参照物,固然是每天可见、万物生长赖以凭靠的太阳。山西宅院修建物的理想朝向是坐北朝南,云云则可夏避热而冬纳阳,形成灼烁满座、满院生辉的向阳人家。除了太阳之外,宅院的选址和兴建还必须考虑与山脉、河流、风向、水口的对应关系,因此并不是所有修建都是坐北朝南,其结构缘此具有多样性。
依据风水学说兴建晋南宅院,其平面结构大要可分为中轴对称两翼平衡、依山就势高下叠置、曲径通幽三大类型。
二、 晋商宅院园林的特点
晋商宅院园林的兴起在明朝初年,明中期以后,开始迅速生长,清朝中期是其黄金阶段。在建设宅院的同时,逐步对院中园及后花园举行了大规模的兴建。
山西的古代修建一直以三合四合排列,以墙、廊联系或围绕修建成一个合院,人称“四合宅院”。四合院均对外封锁,大门尽管朝南,北面少开门,如需扩大,则以重重院落相套,向纵深或横向生长。如灵石的王家大院的结构,则突出了自己的个性特点,出现出了修建平面结构的立体化,山则借衡宇的崎岖不同而顿生气焰。
宅院险些都是器械窄,南北长的院落,这是山西四合院的特色,这与普遍以名目方正的北京四合院相比有显著的不同。
以青砖高筑的高峻城堡式砖墙特别突出,堡墙外则统一形成高峻的堡门,堡门内侧街道排列,根据堂号的不同再设各堂大门,形成院中有院,院外有园,门中有门的修建名目。这种高峻的城堡式设计,完全适应了晋商男子外出做交易,女眷老小在家安身立命而无后顾之忧的务实求真的需要。
三、宅院的文化秘闻
晋商造园正值我国造园艺术的高峰时期,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深邃文化秘闻的晋商不惜重金倾而为之。由于晋商历代来往于大江南北、沙漠边疆,见多识广,决议了园林空灵通透、如写意山水般的文雅格调,它融北派质朴大方与江南派小巧精细于一本,融会南北截然不同的园林气概,到达了一园一境界、一景一绘图的效果。
晋商在造园的同时,从心境取意和寄情上把自己的情思寄托在造园上。如常家在修建“杏园”长廊时,在长廊的两头建有景星、庆云、披风、枕霞4个望亭。其中景星指详瑞的星座,相传舜治天下,有景星展现于空中;庆云指五彩祥云,据传尧帝时天空曾出现庆云。这两者都表达了主人瞻仰天子圣明、世事太平的儒家思想。披风、枕霞则体现了无忧忘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道家思想境界,主人崇尚的是儒家入世、道家超世的思想,寻求的是儒家治世与道家脱俗的协调统一,也展示了其融儒、道于一体和中华传统文化特征。“天人合一,崇尚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较高境界,与常家杏园的正门相对的“太极八卦图”,鲜明地表达了主人的造园宗旨,即从大自然草木、山石、流水、花开花落的四季更迭中去融会万物变迁的哲理和真谛,商贾郁勃衰落的纪律。
终归这些遗存的园林,属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私人园林及文人园林。这些晋商原本以务农为本,靠做交易起身,富足后他们恪守“学而优则贾”的祖训,加倍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明清两朝,家族考取秀才、举人、进士等功名者甚多,仅常家就达146人之多,先后有132人得到从九品至二品的各种官职。“以商贾兴,以官宦显”,一旦做交易做官发家,一定在家大兴土木,修建豪宅,以示饮水思源,兴宗耀祖,许多文人诗人参与宅院的部署设计建设。如常家,在仅存的堡门南北两面三侧墙壁上,存有宋代欧阳修撰文、苏轼誊写的《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法帖,字迹清晰,苍劲流通,堪称精品。
四、宅院的植树物设置
晋商非常重视宅园的植物设置,规模较大的宅院,往往还辟有花园或后花园。如常家的静园、杏园,乔家的后花园等,这些名噪一时的宅院多数以植物设置、山水取胜。但是,由于山西是个缺水的地方,宅院中所建花园的规模也越来越小。晋商经常在宅院中心,摆上一只或数只很大的鱼缸,一是为了观赏,二是能够调治空气,三是有防火的成果,这是晋商宅院中较典型的一景。有许多宅院,以修建物和叠石为主题,辅以各种的树木、花卉、藤蔓。宅院中较常见的有石榴,春花秋实,既美观又寓意祥瑞,是子孙郁勃的象征。国槐和枣树也是晋商人家常见的树种,因此晋中一带槐树险些是必种的,甚至有俗谚曰:“有老槐树,必有宅院”。由于槐树树型过于高峻,多数种在外庭或大门之外。至于花卉,常见的有菊花、月季、牵牛花、荷花等花卉,并辅以桃、杏、胡桃、枣、石榴、葡萄等果实类植物,其构图方式在宅院中一般以中轴对称的形式和突出个性相结合,植株不求高峻,却要强化全园构图的统一;在单元修建内则相对强调植物的个性化,并赋予它们各种不同的性格特点,如翠竹的气节、菊花的傲霜晚节、莲花的高洁,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了种栽植物的季相演替和不同花期特点,春有桃花和翠柳,夏天有荷花、月季,秋季有菊花、翠竹,冬季有苍松翠柏,正所谓“二十四番风信咸宜,三百六日花开竞放”。但是晋中的宅院植物设置也有些隐讳,如从不将桑树、牡丹种进宅院。由于桑与丧同音;牡丹由于是花中之王,一般老国民服驾不起,除皇宫、王府、寺庙有栽植,一般老国民宅院中从不栽植。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破除迷信,许多宅院也引种了牡丹与玉兰、海棠,并共称为“玉棠富贵”。
综观晋商宅院古典园林生长,我们可以看到,显示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自然观,绝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视觉感受的生理形貌,而更重要的照样晋商文化生长的一定产品,即通过晋商宅院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治,来把握人自己的存在特征和意义。(张树民2008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推广园艺观赏硕士研究生再读,山西晋池博物馆园林部主任。 肖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党组书记、教授)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50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