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
中式园林以再现自然山水为设计的基本原则,寻求修建和自然的协调,到达“天人合一”的效果。但并不是简单地模拟,而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一思想在造园当中的详细显示就是“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善于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条件,体现出人工制作对自然的尊重与利用。“虚实相间,以虚为主”强调修建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强调修建单体,这使修建物之间的院落往往成为设计的重点。
中式园林的设计手法千变万化,这里仅浅谈中式造园中的叠山理水艺术。叠山理水在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所占的职位是十分重要的。中式园林岂论南北、大小,险些是凡有园,必有山石;同样,凡条件具备,都一定引水入园。与自然山水不同,园林中的山水除兼备自然的形神外,还要具有传情的作用。《园冶》中的“片山有致,寸石生情”就是这个意思。
园冶》缀山篇中把山石分成几大类:一种是“厅山”,顾名思义,就是在厅堂的前院中缀山石。按《园冶》所说,厅山一般要“稍点玲珑石块”,而不宜庞大。这就是说,要少而精,要突出重点、主题,要以一两块形制优美的石峰作为主体来粉饰庭园空间。其造型要相符透、漏、瘦、皱的美学原则。用现在的眼光看,“厅山”更靠近于抽象雕塑。一种是墙中嵌理壁岩,有的嵌入墙内,有的虽与墙面脱离,但效果与前者同,均以粉墙为背景,犹如一幅写意山水画。正如《园冶》所云:“藉以粉墙为纸,以石为绘也”。以上两种均实用于规模较小的庭园空间,而对于某些较大的庭园空间来讲,则喜用大规模堆山叠石。山石多峰岩嶙峋,沟壑纵横,脉络明晰,深得山林野趣。
山石除可以作为景观的主题粉饰空间外,通常可借山石把单一的大空间离开成多少较小的空间,被离开的空间多相互绵延、延伸、渗透,而不流于空旷、单调。而且山石尚可起遮挡视线和围合空间的作用。甚至利用山石还可以堆叠成各种形式的蹬道,这也是古典园林中富有情趣的一种缔造。
和山石一样,水也是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园林用水,从结构上可分为集中和涣散两种形式;从情态上则有动有静。集中而静的水多用于中小型庭院,其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周围环列修建,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名目。采取这种结构形式可使有限空间具有爽朗的感受。而对于大中型庭院,虽然也是集中用水,但水池偏处于庭院的一侧,这样可腾出大块面积供堆山叠石,形成山水环绕的名目。和集中用水相对的是涣散用水,其特点是:用化整为零的方式把水面支解成相互连通的多少小块。至于水池的形状绝大多数呈不计划的形式以再现自然水景。在园林中,涓涓溪流是对自然界溪流的艺术摹写,它一般忌宽而求窄,忌直而求曲,此外还应该宽窄对比,求得变化,发生忽开忽合、时收时放的节奏感。特别是与山石结合,更能营造深邃藏幽的情趣。
中西式园林对比
中式园林是一种特殊的出于人对大自然的依恋与憧憬而缔造的空间,它是人对大自然欣喜的回眸与回归。其艺术特质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就是任其自然之意,即重自然,抑人工,强调对自然的尊重和利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一园林文化美学命题,其精神涵义即是“道”之境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对自然人性化的审美境界的寻求。
而“人文主义”,现实上就是把人看成是宇宙万物的主体。西式园林在设计中全力显示出人工对自然的逾越,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刷新。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指导,考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整整。总之,将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聚集制约关系中去,可以说是修立成果的外部延伸。中式园林并非以“理性”为基础,它往往倾注了作者的心灵感受。像西方那种“几何审美观”在中式园林中是看不见的。一句话:西式园林是“虚实相立,以实为主”;中式园林是“虚实相间,以虚为主”。
中式园林的展望
我国传统造园艺术确实具有迷人的魅力。岂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或多或少地为其所感染。现在,器械方文化交流日益频仍,相互之间的影响愈来愈深,纯粹古典形式的中式园林不复存在了。你也许看不到长廊侵雨、有亭翼然的排场,分明不到“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但是它的一些精髓却留了下来。“虚实相生,以虚为主”寻求修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重视空间问题,空间意象往往尚有象征性、模糊性和抽象意义。而这些现代意义上的观点,早就出现在我国传统中式园林的营造历程中,为众人所赞叹,并逐渐地运用在所谓的现代园林之中。
中式园林的生长前景是广漠的,它需要一些真正的设计师和房地产开发商实事求是去挖掘它的精髓。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50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