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盆景,为我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享有“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之称,又有“活的艺术品”之誉,给人以“诗情随景发,画意入景来”的艺术享受。
盆景汗青源远流长,约始于我国汉、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出土的陶砚上塑有山峰水池,说明其时已有了把自然景致移入盆中的实验。隋时,山水画初兴,加强了山水园林意境的表示,民间的盆艺之风得到推进。唐代,盆景已经形成,并为宫苑御用,在李贤墓道内有两幅绘有宫中侍女手捧盆景的壁画。唐冯贽《记事珠》中载“王维以黄瓷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成。”说明其时文人也将盆景奉为时尚。宋时,跟着山水花鸟画艺术的提高,盆景进一步成长,如南宋的《十八学士图》中就绘有一盆珍松。元时,又呈现了一种小型的盆景,称为“些子景”。《五石瓠》:“今人以盆盎间树石为玩,父老屈而短之,大者削而约之,或肤寸而成果实,或咫尺而畜虫鱼,概称盆景,元人谓之些子景”。到了明代,有关盆景的记实更多,其时的盆景以造就松竹为上品,摆设在几案者为第一。清代时,扶养盆景的民俗甚盛,人们视盆景为“家珍”。清代的园艺名著《花镜》对盆景作了较详尽的介绍。现代,盆景艺术已普及到民间,各类门户纷呈,揭示出前所未有的艺术色泽。
盆景给人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艺术感觉,牵动了诗人的情愫。如诗句“丛山数万里,尽在小盆中”、“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就是诗人对盆景艺术的由衷歌咏。元代诗人丁鹤年的“咫尺盆池曲槛前,老禅清兴拟林泉;气吞渤 波盈掬,理解日月在壶天。”道出了其时小型盆景的建造环境。宋代苏东坡不只亲作盆景,且对入画的盆景加以吟咏:“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置之盆盎中,日与山海对”、“试观烟云三峰外,都在灵仙一掌间”,激起了人们对盆景的无限情思。
盆景为自然风光的缩影,颠末“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给人以“太华千寻,江湖万里”的艺术传染。它源于自然,顺乎自然,而巧夺自然,是具有生命的艺雕品。盆景按风景素材的不同,分为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树桩盆景取自姿态美好的植物,通过吊扎修剪,节制发育形成一种奇特的艺术造型,以形态多姿、风姿潇洒取胜。有的枝条虬曲,悬根露爪;有的姿态苍劲,老干虬枝;有的枝叶扶疏,枝条横斜,但都再现了大自然的奇陈腐树景观和山林野趣。山水盆景以山石为重要素材,通过锯截、雕琢等加工要领和布苔、遮盖植物等手段,在浅水盆中再现千寻万嶂、丘壑林泉、江河湖泊的大自然景观,妙趣天成。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盆景建造因人因地而异,门户浩瀚,争奇斗妍,异彩纷呈。苏派盆景以江苏苏州为中心,力倡自然为美,酷似绘画中的写意,形神兼备,并具有苍老、古雅的特色。扬派盆景会合于江苏北部,特色是剪扎观叶类的松、柏、榆等,以层次理解、严整平稳著称。岭南盆景以广州为中心,包罗广东、广西的盆景门户,气势气魄苍劲自然,盆景落叶后仍保持美好的形状,那苍劲的枝桠,给人以怪异的美的享受。徽派盆景风行于歙县,特色是苍劲怪异,在培养和造型上有独到之处。川派盆景分川东、川西两个支派,气势气魄雍荣典雅、虬曲多姿,以自然形态取胜咫尺花盆中,会合而典范地再现了大自然的风物。海派盆景,即指上海盆景,拥有明快流通,浅奇入画的奇特气势气魄。浙派盆景在艺术上着重表表示态和本性,气势气魄潇洒自然,清秀淡雅,超逸豪爽,俏丽婀娜。闽派盆景气势气魄舒展自然,朴拙豪爽。
在幽静之室内,明窗净几之上,摆上一二盆老干虬枝的树桩盆景,或具有丘壑峰峦之趣的山水盆景缩林于咫尺,观山野于面前,实为生活 之一乐。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6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