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变叶海棠是良好的生态树种,根系发达, 抗逆性强, 而且果实成熟后红果满树, 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是高原宽谷区优美秋景的重要组成部门。该树种是甘孜州高海拔地区阳坡、半阳坡地带造林 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之一。为了使变叶海棠能够在甘孜州高海拔阳坡、半阳坡地带大面积造林, 而且进一步在相似地区推广, 我们对变叶海棠举行了为期6 年的育苗造林试验。
1. 育苗1.1. 种子的采集与贮藏当变叶海棠果变为暗红色时, 即为成熟, 在10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即可采集。将采集的果实经霜冻后, 手工搓出种实, 用水漂去杂质、秕粒, 选出丰满种子, 然后举行风选, 选出纯净优质种子。当种子去掉杂物, 晾晒3~5 d, 到达种子贮藏的各项技术要求后, 举行装袋仓贮干藏。
1.2. 种子处理播种前1 周, 采取催芽处理, 先用温水(水温40~60.)浸种, 浸润种皮, 待种子膨胀时把已膨胀的种子分出, 并置于18~25. 的室内加以覆盖, 每天用温水(30. 左右)冲洗1~2 次, 当裂嘴和发芽的种子总数到达20% ~30%时举行播种。播种前, 将种子用0.1% 的高锰酸钾浸泡3~4 h, 消鸩杀菌。
1.3. 苗圃地的选择
苗圃地尽管设在交通利便的地方。选择石砾含量少、土层深厚、中性至微碱、肥力较好的沙壤土作为苗床用地。
1.4. 整地及土壤处理
土壤封冻前举行深翻, 并施基肥(农家肥加过磷酸钙等), 春季播种前, 平整并举行仔细的碎土工作。土壤消毒一般使用2% ~3%的硫酸亚铁水溶液, 每平方米用溶液9 L;雨天用细干土加入2% ~3%的硫酸亚铁制成药土, 每667 ㎡ 施用100~150 kg 。
1.5. 作苗床
苗床可根据土地形状而定, 整地规格为宽1.2~2 m 的低垄苗床,用薄膜覆盖, 注重苗床的平整和排水成果。在可能的条件下, 苗床做成南北走向, 这样可以提高地表温度, 增添光照, 促进苗木生长。
1.6. 播种时间及播种方式
4 月中旬播种, 净种播种量为20~25 kg/667 ㎡。采取人工撒播, 每平方米1500 粒左右, 做到均匀分布, 然后用腐质土覆盖1.5~2cm, 再用农用薄膜举行保温保湿覆盖, 也可覆盖干草。
1.7. 苗地的管理
1.7.1. 前期管理. 播种后至幼苗出土管理的重点为保温、保湿, 以及防止牲畜、虫蚁、鸟禽损坏和种子的霉变, 要做好苗床的透气排风、排水、防涝。
1.7.2. 后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须注重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始终贯串变叶海棠苗木田间管理的全历程。变叶海棠在第1 次生长高峰期(4 月下旬至7 月上旬)时,洒水要视土壤的含水量而定, 一般以用手捏成团为宜, 否则可增减洒水次数, 施肥重要是施农家肥、复合肥和含磷高的化肥为主, 以促进其生长, 在第2 次生长高峰期(8 月上旬至9 月下旬)时洒水量可适当削减, 施肥要以磷钾类肥为主。变叶海棠的地下害虫为金龟子、蝼蛄; 地上病虫害为: 卷叶蛾、白粉病以及鳞翅目类害虫的2 个亚种, 一是锤角亚目(蝶类), 二是异角亚目(蛾类)的幼虫对植株的为害。防治方式:采取人工或机械喷洒药物: 地下部门的防治用90% 敌百虫0.1% ~0.17%药液; 地上部门用20%粉锈宁乳剂0.03%~0.04%药液或5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1%药液,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125%~0.2% 药液。
1.8. 苗木标准1 年生变叶海棠苗高38 cm, 地茎0.30 cm,2 年生苗高84 cm, 地茎0.75 cm,2 年生苗可出圃造林。产苗量一般应在6.5 万~7 万株/667 ㎡。
2. 造林2.1. 造林地的选择变叶海棠对土壤要求重要为中性沙壤。较好选择土层较深厚、湿润且通透性较好的沙壤土。可选择海拔2800~3500 m、坡度10~45.、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河谷两岸地带。
2.2. 造林方式造林株行距2 m.3 m, 密度1650株/ h㎡。采取穴状整地, 规格为40 cm.40 cm.50 cm, 头年冬季前整地, 并灌水1 次。造林季节一般在4 月上旬至中旬, 栽植方式采取人工单植, 栽植至根上部3 cm处, 覆土、压实, 做到苗正、根伸, 当主根过长时可去掉部门主根, 灌足定根水。为防止病虫害的危害, 应以混交造林为主。可以选择混交的树种有康定杨(Pop uluskangd ingensi s C.)、川西云杉(P icea bal f our iana R ehd. et Wi ls)等。混交时康定杨重要栽植在离公路河流最近、水热条件较好、坡度较小的山坡下沿地段, 举行带状混交,变叶海棠在山坡中上部。
2.3. 造林地的管理成立警示标志, 注重防火; 围栏保护, 专人管护; 定期调查, 观测长势和病虫害危害情况, 并制订相应的措施; 每年春秋季节各浇灌水1次; 翌年5~6 月每穴施100 g 磷肥或复合肥1 次。
3. 小结(1)该育苗技术建议作为制订高海拔阳坡、半阳坡地带变叶海棠苗木种苗培育的地方标准作参考。
(2)试验解释, 在头年冬季前穴状整地, 并灌水1 次, 造林后再灌足定根水, 苗木的成活率、保留率及生长量都有显著增添。同时变叶海棠与康定杨、川西云杉混交造林成效显著。此项技术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3)根据本次调查及育苗造林试验效果, 根据. 适地适树.的原则,变叶海棠在甘孜州的较适宜生长区重要应在海拔3100~3300 m 的河谷地区, 海拔上限为3500 m, 下限为2800 m。
(4)变叶海棠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其耐旱、耐寒、耐土地瘠薄、抗逆性强及抗病虫害能力较强, 因而其适应范围广, 是高海拔地区阳坡、半阳坡地带人工造林的首选乡土树种之一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6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