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绿化养护

泡桐的造林技术

导读

1、造林地选择:泡桐喜肥、喜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的土壤,同时又怕盐碱、怕水淹、极喜光,造林时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造林地较为适合,也可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壤土至砂壤土的山地、坡地上造林,但应避免在风口造林。2、整……

1、造林地选择:泡桐喜肥、喜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的土壤,同时又怕盐碱、怕水淹、极喜光,造林时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或砂壤土作为造林地较为适合,也可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壤土至砂壤土的山地、坡地上造林,但应阻止在风口造林。

2、整地方式

①穴状整地:穴状整地时,穴的规格因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不同而异。深度一般是0.5~1.0米,在土壤比较粘重板结的情况下,整地深度要大些,通常是0.8~1.0米,在土质松散的情况下,深度可小些,通常是0.5~0.8米。方形穴的宽度一般在0.8~1.0米,圆形穴的直径一般是0.6~0.8米。穴状整地的规格不同,泡桐幼树生长量有一定不同,特别在山区,穴状整地越深,泡桐幼树生长量也越大。据四川农学院调查,整地深度达1米时,造林昔时的泡桐幼树,比整地深度50厘米时,胸径生长量大56.1%,主干高增添68.9%。在平原地区,穴状整地分3个步骤:

第一是挖穴。挖穴时间因土壤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土壤可在造林前一个月挖为宜,特别粘重或板结的土壤在冬前挖穴效果更好。挖穴时要注重把不同层次的土壤划分堆放。

第二是填土。填土深度根据苗木根系大小而定,生产中一般填至离穴沿30~50厘米左右。填土时应先将表层土填入,再依次中层土和底层土,填土后要用脚把填入穴内的虚土踩实,并将其上外面作成馒头形。

第三是灌底水。造林前,如填入穴内的虚土不够扎实,还应灌一次底水,使穴内虚土充分扎实,阻止造林后苗木断根或倒伏,影响苗木生长。灌底水后,要凉穴几天,以免造成苗木烂根。

②鱼鳞坑整地:山地一般可采取鱼鳞坑整地。鱼鳞坑整地一般分为四步,第一步:先将坑面挖成程度,破土圆面直径约1.0米左右;第二步:在坑的外围作一高约10厘米的土埂;第三步:在坑内挖穴松土,深度一般0.5~1.0米;第四步:在坑内背景坡上部的一面作一月牙形蓄水沟,蓄水沟的大小因土壤水分情况而异,严重干旱地区蓄水沟可大些,深度0.5米、宽0.2米、长0.7米左右。

③程度带整地:程度带整地实用于水肥条件较好的缓波地,程度带整地的带宽因立地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同,一般带宽为1.0~2.0米,坡度较大时,带宽可小些,坡度较小时,带宽可大些。整地深度一般30~50厘米,程度带整地的带间距离因造林行距而定,一般是3~7米。

④撩壕整地:撩壕整地比程度带整地在改善土壤条件、保持水土、促进泡桐生长方面有更大的良好性。据河南省石曼滩林场试验,撩壕整地与程度带整地相比较,3年生泡桐幼树树高生长量大22.4%,胸径生长量大42.9%,冠幅大37.5%。

撩壕整地的带面宽度和带间距与程度带整地相似,整地分3步:

第一步:先挖程度带;第二步:在程度带的外侧作高度和宽度划分约15cm的土埂;第三步:在土埂内挖壕,深度0.5~1.0米。

3、造林密度

在适地适树的条件下,造林密度与泡桐种类、经营目的、立地条件、造林地类型等因子有关,根据科学试验和各地生产实践经验,泡桐的造林密度有以下几种:

在路旁、渠旁、河旁,泡桐可成行栽植。单行栽植,株距以3~5米为好;双行栽植,株距可采取3×3米或3×5米三角形设置。

在村旁、宅旁举行带状或块状栽植时,初植株行距3×3米或4×4米,实时举行间伐,调整密度,保证泡桐正常生长。

山地人工纯林,可采取3-6×3-6米,多采取5×5米,每亩26株。

泡桐可以和毛竹举行混交,在桐竹混交林中,泡桐造林密度以每亩13株左右为宜。

4、造林季节

植苗造林从落叶到树液活动前的整个休眠季节都可举行。我省多在春季二、三月份造林。有一种带叶栽泡桐的方式,试验证实,其幼树生长比春季造林的好。它一般是在10月中下旬泡桐开始落叶但又未所有落叶时举行栽植。

5、造林方式

泡桐的造林方式有植苗造林、播种造林、埋根造林、插干造林等,而植苗造林是一种重要造林方式。

植苗造林所用苗木,一般为一年生或二年根一年干的平茬苗,苗高在4米以上,地径在5厘米以上。山地造林,大苗易招风摇晃,采取“栽小苗平茬培育高干”的设施,效果很好。小苗高度1米左右,平茬后,1年主干高达3.2米。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可采取埋根造林。

栽植时,泡桐不能栽得太深,栽得太深幼树生长不旺,一般栽植深度是以苗木根颈处低于地表10厘米左右为宜,要举行高培土,以防苗木倒伏。苗木根系要理顺,让其按自然的偏向放于栽植穴中,阻止根系卷曲,更不能窝根。要防止苗木根系倾轧,苗木放入栽植穴中后,由一人用手把苗木扶直,另一人把细土轻轻填入苗木的根系中,待根系中填满虚土后,再用脚轻轻把虚土踩实,然后再向根系周围和上面填土,这样可以防止根系倾轧,穴中填满土后,用脚把虚土踩实,但不要用力猛踩或用木棍等捣砸,防止伤根影响成活。土壤干燥时,栽后要立刻灌一次透水,保证土壤与根系密接,保证成活率。

泡桐育苗

一、播种育苗

1、采种:10月中旬前后,当蒴果呈黄褐色,个体开始开裂时,为适宜采种期。选择生长结实、树干通直、无丛枝病、树龄在8年生以上的优良单株做采种母树。蒴果采集后,晾半月左右,果皮开裂、种子脱出、除去杂质、再晾五天左右,装入袋内,置于透风干燥处贮藏。泡桐种子千粒重0.2~0.4克,每公斤有种子250~500万粒。成熟的种子发芽率一般在50~60%,较高达80%左右。

2、整地作床:选择浇灌利便、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松散肥沃的沙壤土做圃地。圃地选好后,冬季深翻,施足基肥,春季浅耕细耙,作床。整地要求做到床面平整、土壤细碎、上虚下实、便于排水。苗床采取高床为好,结合作床,每亩施硫酸亚铁5公斤,举行土壤消毒。苗床作好后,床面要适当镇压,刮平,灌水一次,防止以后浇水时床面下陷,凹凸不平。

3、浸种催芽:浸种催芽是为了播种后出苗快而整齐。详细方式是:用40℃的温水浸种,并一直搅动至自然冷却,再继续浸泡24小时,取出放入盆内,放在28℃左右的温暖处催芽。在催芽历程中,每天用温水冲洗1~2次,并不停翻动。4~5天后,当有5%左右的种子开始发芽,露出白尖时,即可播种。种子发芽不能过长,否则会因播后温度下降发生“回芽”而失败。为削减病害发生,可用0.1~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再用冷水冲洗,以清除种子上的杂菌,减轻丛枝病和炭疽病的危害。泡桐种子萌发需要光照条件,浸种一天后晒1天,可有用促进发芽,提高发芽率。

4、播种:泡桐播种育苗有大田直播、温床育苗移栽及营养钵育苗移栽3种,大田直播因出苗晚、出苗率低、苗木乱七八糟、用工多、成本高已不为生产所用,后两种方式效果好,而被普遍采取。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上旬为好,采取塑料薄膜复盖育苗,播种期可提早1个月左右。

(1)温床育苗移栽的详细作法是:作成宽1米,高30厘米,长10米的苗床,苗床距离40~50厘米作步道。播种前灌赛马水,使水份渗透床面,并实时清扫积水。播种可采取散播或条播,播后覆盖细土或焦泥灰,也可1亩用1kg种子拌200kg焦泥灰,然后播种,播后不再覆土。播后即在床面用竹片等作成弓架,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床面周围用土压紧,保持床面温度和湿度。要经常调查床内温度变化,发芽后,床内温度不跨越35℃,温渡过高时,要实时打开两头塑料薄膜、透风降温。随着气温的升高,日间可适当揭开薄膜,使幼苗得到磨炼。移栽前所有去掉薄膜,举行磨炼,使幼苗适应露地条件。遇到干旱时,要勤灌赛马水,保持床面表土湿润。当苗木长到三对真叶时,如过密应分次间苗,待长到4~5对真叶时,即可移栽,移栽较好选在阴天,将3~4株苗同时带土起苗栽入一个穴内,栽后实时浇定根水。栽后5~7天桐苗恢复生长,成活率可达90%以上。

(2)营养钵阳畦育苗移栽:营养钵育苗的优点是可提前育苗、便于管理,还可解决因移栽断根所造成的幼苗死亡和蹲苗等问题,详细方式是:用营养土加水湿润后制成直径7厘米,高10厘米左右的圆柱形营养钵(也可将营养土装入纸袋或塑料容器内作成营养袋),将营养钵整齐地排列于阳畦内,使钵顶程度,喷水湿透钵体,然后在每个钵内播下催好芽的种子4粒左右,然后用细土覆盖,厚2~4毫米,较后覆盖塑料薄膜。播种后要保持床内土壤湿润,温度控制在30℃左右,跨越35℃时要实时透风降温。夜间温度低时可加盖草。随着苗木的生长和外界气温的升高,逐渐延伸透风时间,苗木长到3~4对真叶时,日间所有揭去塑料薄膜,举行炼苗,同时要实时间苗,促进幼苗结实生长。大部门幼苗长到4~5对真叶、苗高10~15厘米时,即可移栽。移栽时将营养钵放入定植穴内,覆土与钵顶平。一般10米2左右的苗床,可移栽1亩大田,幼苗长到5~6对真叶时,即可定苗。

移栽后的密度是否适宜十分下午,密渡过大,苗木细弱<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70355.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