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绿化养护

如何用地膜覆盖埋根育泡桐苗

导读

泡桐属玄参科落叶乔木,喜光,喜肥沃土壤,不耐干旱和积水。现结合生产实际,将泡桐地膜覆盖埋根育苗技术介绍如下: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在1.5米~2米的沙壤土。应向阳背风,以避免苗木风倒、风折。一般不选择重茬地育苗……

泡桐属玄参科落叶乔木,喜光,喜肥沃土壤,不耐干旱和积水。现结合生产现实,将泡桐地膜覆盖埋根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圃地要选择阵势平展、排灌利便、土层深厚肥沃、地下水位在1.5米~2米的沙壤土。应向阳背风,以制止苗木风倒、风折。一般不选择重茬地育苗,应选择没有严重地下害虫发生的地块。

仔细整地是培育壮苗的重要途径之一。秋冬深翻40厘米以上,春季育苗前施足基肥,一般用磷酸二胺40千克、尿素50千克、饼肥100千克。

于耕作前3天~5天浇一次透水,以土壤含水量在15%~20%为宜。

泡桐高干壮苗培育以高垄育苗为主。按1米行距作埂,埂的规格要求顶宽40厘米,底宽60厘米,高20厘米,然后在埂上按设计好的株距举行埋根。

种根选用生长迅速、抗病性强的9501、9502、苏桐3号等泡桐1年~2年生苗根。挖出桐根后,剃头展度15厘米~20厘米、粗度1厘米~3厘米的上平下斜的根?[,剪口要平滑、无损伤。为使出苗整齐,应将种根按粗细分级,每50厘米~100根一捆,并实时晾晒1天~2天至切口不黏土,以防烂根。

催芽是利用提高温度的方式,促使种根不定芽的分化,到达幼苗出苗早、出苗齐的目的。生产实践证实,育苗前经过催芽处理,埋根后的幼苗可提前10天~15天出土,出苗率可提高10%以上。当宿世产中常用的催芽方式有阳畦催芽和温床催芽。阳畦催芽: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挖一个深40厘米、宽150厘米、器械偏向的阳畦,长度根据种根数目而定。畦底铺5厘米湿沙,种根大头向上,种根间填充湿沙,上面覆盖8厘米的湿沙,然后覆盖透明塑料薄膜,15天左右即可发芽,在芽长1厘米左右即可育苗。温床催芽:在背风向阳、阵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方,挖一器械偏向的坑,深50厘米、宽100厘米,长度根据种根多少而定。在坑内铺由60%牛粪、40%麦秸和壤土配成的酿热料20厘米~30厘米,用水拌匀,摊平扎实,然后覆盖3厘米厚的湿沙,将种根大头向上,种根间填充湿沙,上面覆盖3厘米细湿沙,然后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床温保持在20℃~30℃,桐根10天左右开始露芽,2天~3天后即可举行育苗.

埋根时间一般为3月中下旬,催芽桐根可在4月上旬育苗。埋根前应在埂上定点挖穴,将桐根大头向上,单根直立穴中,上头与地面相平,然后封土压紧、扎实,种根上面封3厘米虚土,催过芽的种根应注重防止伤嫩芽和幼根。

育苗密度要根据育苗目的、土壤条件而定。行距一般1米~1.2米,株距1米~0.8米,也有为改善透风条件而采取宽窄行等形式。

为使苗木提前出苗,在埋根后随即举行地膜覆盖。用薄透明塑料地膜顺垄铺于垄面,拉紧、铺平、压实,严防漏气。

在幼苗出土期必须每天检查出苗情况,发现幼苗开始出土,应立刻破膜,并用湿土将破膜口封好,以免幼苗灼伤。幼苗出土长至10厘米~20厘米时定苗,每个根穗上保留一个结实芽。

5月下旬~8月下旬为埋根苗的生长兴旺期。这一时期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时期,应加强追肥。第一次在5月尾前,每亩施尿素30千克,此次追肥量要少;第二次在7月中旬以速效氮肥为主,施肥量可大些,每亩施尿素50千克;8月上旬可施一次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9月上旬以后苗木高生长逐渐截至,不必再举行施肥,以免引起苗木后期徒长。

泡桐在整个生长历程中,重要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黑痘病等,可用800倍~1000倍多菌灵举行喷雾防治。重要的虫害有地老虎、根瘤线虫、蛴螬等,可用锌硫磷等结合整地时防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runyy.com/info/170998.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