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俗话说“树大招风”,但实在树大也招虫。看上去高峻壮观的棕榈科植物也很容易招虫,尤其是钻心虫红棕象甲,红棕象甲是棕榈科植物较常见的害虫之一,这种害虫危害极大,幼虫和成虫都可危害植物,严重时甚至可以把高达数十米的棕榈大树蛀倒。今天小编重点给大家讲一下红棕象甲的危害和防治方式。
红棕象甲特征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滑腻,头端暗红色。
幼虫:乳白色,无足,呈弯曲状。老熟幼虫体长40~45mm,头部黄褐色,体黄白色,椭圆形茧化蛹。
蛹:蛹,长椭圆形,均匀长35mm,宽15mm。初时为乳白色,后呈褐色;触角及复眼显著突出。
成虫:体长28~35mm,体宽10~12mm,锈褐色,头部延伸成管状,品味式口器,口器着生于头管先端;触角膝状,端部数节膨大,着生于头管前部侧端。前胸椭圆形,后头有6个玄色斑,排列成前后两行,前行3个较小,后行3个稍大,居中1个稍大;翅鞘红褐色,有6条纵沟;腹部未端外露。
危害树种及防治难点
红棕象甲的寄主是椰子、国王椰、海枣、大王椰、油棕、假槟榔等,重要危害树种有油棕、大王棕、假槟榔、海枣、糖棕等棕榈科植物。红棕象甲大多从生长点侵入,不少棕榈科植物在叶片发黄前很难发现被危害,而一旦发现,生长点及周围的茎干已坏死腐烂,严重时已无法拯救。棕榈科植物树形高峻,喷药时操作难度大,灌药防治难度更大,而且红棕象甲的虫茧很难被杀死,下一代又造成危害。
防治方式
1.加强检疫监测工作
加强对苗木场、园艺场的检疫监测工作,防止扩散伸张,阻止出现新的疫区。对从外地引进的棕榈科植物苗木要做好检疫工作。运输历程中若发现带虫植株,立刻就地销毁。新移栽植株修剪后,要用内吸性较强的杀虫剂喷灌预防被害。
2.疫区清除虫源
开展棕榈科植物的疫情普查,发现被害植株,立刻举行药剂处理。对难以救活植株,实时砍除,销毁,削减虫源,同时对周围植株喷施内吸性杀虫剂,预防受害。
3.药物防治
红棕象甲一般在11月尾开始至第二年的2月尾越冬,在4月至10月为虫害盛期,在此期间可用长铁钩将堵在受害植株虫孔的粪便或树屑钩出,用高效氯氰菊酯500倍液举行整株淋灌,让药液浸透到茎干内杀死害虫(灌药时若有成虫或幼虫从虫孔爬出,立刻捕捉集中销毁),每7天举行一次;然后在棕榈科植物的生长点放置5~8个用80%敌敌畏200倍液浸泡的海绵药袋,防止害虫从生长点入侵。
4.人工捕捉、诱杀
对于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的红棕象甲成虫,可利用其假死性,敲击茎干将其振落捕杀。另外可用红棕象甲聚集素举行诱杀,降低虫口密度。生物害虫诱杀技术是现代农业生态防治害虫的首选方式之一,此方式诱杀戮虫不接触植物和农产品,没有农药残留,不污染环境。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info/124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