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腐烂病:重要危害棕桐属与假摈榔属植物,病原菌划分为Paci1omvces varioti和I)iplodia sp.两类,且均可在土壤或病株上越冬,翌年从根尖、叶尖、幼叶基部或剥棕伤口侵入,引起植株叶枯、烂心、干腐与枯萎。
叶枯有两种类型:
一是病菌从叶尖侵入后发病,初期病斑为黄褐色,叶缘外卷,后全叶干枯,延及枝于,造玉成株死亡。
二是病菌从叶柄基部内侧侵入后发病,发生黄褐色不规则病斑,叶柄输导组织被损坏,造成叶调萎干枯。
烂心:重要发生于幼龄植株上,病菌从植株顶端幼叶基部侵入,初期出现黄褐色病斑,后髓部腐烂发臭,整株叶片枯落。干腐系病菌从茎干上因“剥棕”留下的伤口处侵入,剥开皮层可见黑褐色条状病斑,严重时,整株死亡。而枯萎则是病菌从根尖侵入,造成根系腐烂,呈黑褐色,根的表皮脱落,木质部和髓部坏死,枝干枯萎,直到全枝枯死,并在病部出现)些白色菌丝。
防治措施:
①实时清除重病株;治疗轻病株。
②适时适度剥棕。过早剥棕,植株易遭冻害;过重剥棕,植株生长不良。两者均会加重病害的发生。
③早春季节定期喷洒7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代森铵水剂500-1000倍液预防,每隔10天1次,延续3-4次,每次喷药均要喷湿植物梢部与心部。
④若茎干裸露部门发病,由可用利刃刮除病部,并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倍液涂抹防治。
此外,另有椰子芽腐病(Phytophthora palmivora)、干裂病(Ceratocystis paradoxa)、黑粉病(又名叶疮痂病,Graphiolaphoenicis)、泻血病(Ceratostomella poardoxa)、蒲葵花腐病(Fusarium sp.)、箬棕褐斑病(Hendersonia sabaleos)、刺葵锈粉病(Graphiola phoenicis)、棕竹斑枯病(Septoria sp,)、棕榈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细菌性枯萎病(Xanthomonas sp.)等侵染性病害,以及流胶病、煤污病等生理性病害发生,有些病害在局部地区还较为严重。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info/144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