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景观绿化

腊梅的种植技术

导读

腊梅,学名:cnimonanthuspraecox,别号:香梅、蜡梅,原产地:中国。腊梅枝繁叶茂,每年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百花凋零,唯有腊梅迎霜破雪,冲寒吐秀,是中国园林独具特点的冬季典范树木。可以孤植、丛植、列植于花池或草地中。腊梅还是冬……

腊梅,学名:cnimonanthuspraecox,别号:香梅、蜡梅,原产地:中国。腊梅枝繁叶茂,每年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百花凋零,唯有腊梅迎霜破雪,冲寒吐秀,是中国园林独具特点的冬季典型树木。可以孤植、丛植、列植于花池或草地中。腊梅照样冬季插花的优良品种,花期长达数十天之久,腊梅寿命长,生长迟缓,又是制造盆景的好资料。
1.形态特点
落叶灌木、株高可达5米,丛生,根颈部很发达,呈块状,江南称作"蜡盘"。小枝呈四棱形,老枝近圆柱形,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全缘叶外面绿色而粗拙,叶后头灰色而滑腻。花单生于枝条两侧,黄色,稍有光泽,芬芳。花期12-2月,果熟期6月。成熟时花托发育萌果状,上部压缩,内含瘦果(俗称无籽)数粒,茶褐色。
2.生物学特征
常见四种变种:即素心腊梅、罄口腊梅、红心腊梅、小花腊梅。
腊梅科腊梅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难得花木。适应性强,喜湿润和阳光充分的环境。较耐寒,冬季气温不低于零下15度就能平安过冬,耐旱和耐半阴,有"旱不逝世的腊梅"之说,怕风、忌水湿,发枝力强,耐修剪。喜松散、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生长适温10-15℃。冬季耐-15℃低温,但花期遇-10℃以下低温,开放的花朵就会受冻害。发枝力强,耐修剪。
3.繁殖方式(常用播种,分株、压条和嫁接繁殖。)
3.1播种
6月采种,随采随播较好。播前浸种催芽24小时,保证苗齐发芽早。10天发芽,昔时生苗高10-20厘米,一般实生苗3-4年始开花。
3.2分株
落叶后至萌芽前举行,在母株根部剪取有根小苗,另行栽植。秋季施1次薄肥,作育2年可开花。
3.3压条
春季根部环剥后堆土压条,也可在梅雨季节(6月下旬到7月中旬)高空压条。
3.4嫁接
用红心腊梅实生苗或分株苗作砧木,采取切接、靠接或芽接,采取较多的是切接。切接以3月叶芽萌动至麦粒大小叶,时举行;靠接在春、夏天之交5-6月较好;芽接在7-8月举行。切接的时光约在3月中旬左右,较幸亏腊梅叶芽刚萌发至米粒大小时行,若误了时机,等到叶芽发得过大或已发出叶后,再切接就不易成活。切接通常用狗牙腊梅的实生苗为砧木,以素心或磬口腊梅等难得品种为接穗。接穗宜在一个月前就选定一年生粗壮而较长的枝条,将其顶梢截去,这样可使营养集中到枝条中段的芽上。接穗长约7-8厘米,留取1-2对芽。削接穗时不能削得太深,以稍露木质部为准。砧木桩从离地面5-6厘米处剪,从砧木直径的1/3处向下切,劈开4-5厘米,把腊梅接穗插入砧木切口中,瞄准形成层,接好后用软麻皮绑扎牢,然后用松散土壤把砧木和接穗一起封住,直至把接穗顶部盖没。今后要坚持土壤湿润。一个月后,松开封土,检查是否成活,若已成活,则抹除砧木上的其他新芽,以促接芽生长。接着将松土盖在上面,以免刚接活的嫩芽受到风吹日晒而逝世亡。再过一个月后逐渐去土,让芽苗逐渐吸收阳光。用此法繁殖的腊梅生长兴隆,昔时可长至50厘米左右。
腊梅也有人用分株法繁殖。若只需繁殖少量几株,合适采取此法。分株繁殖一般在春季2-3月间叶芽尚未萌动时行。分株时,先把母株根部靠子株一边的土挖开,用消毒过的利刀从根部将子株与母体根须切离,另成新株。然后栽植,栽后注重遮荫,坚持土壤湿润,待到伏天过后,每隔半月施一次液肥,昔时即可长得枝叶兴隆,2-3年后开花。用此法繁殖,简捷易行,成活率高,育苗时光短,见花快。
4.种植管理
秋冬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移栽植株,栽植时裸根即可。蜡梅忌水湿。栽植地需选择干燥,向阳避风场所,切忌水湿,忌粘土和盐碱土。冬季因风影响开花,故应种在避风处,或加档风设施腊梅有两种树冠形状,即实生苗的丛干型及嫁接苗的单干型。每年秋、冬季对树冠举行修剪,去掉徒长枝、细弱枝,保证植株透风透光。花后施肥1次,冬季翻土1次。
5.腊梅的修剪
腊梅是花色香俱全备受人们迎接的冬季宝贵浏览花木,要使腊梅树形优美,姿势古雅,朵大花多,芬芳四溢,就必须重视修剪整形,兹就现实体验所得,分述如下:腊梅发枝力强,耐修剪,可重剪,易造型,其根颈处易生兴隆的蘖枝,有的昔时就可长得逾越树冠,除1米以上徒长枝外,昔时生枝是大多可以形成花芽的,50厘米以下的枝条开花较多,尤其5~15厘米的短枝上花较多。一般在花谢后,应实时修剪,将枯枝、过密枝、交织枝、病虫枝等除去,并将一年生枝条除留基部2~3对芽以外,所有上部枝条全体剪截,促使萌发分枝,以后新枝每长出2~3对叶片之后,就要举行摘心,以便促发短壮花枝,并使株形匀称优美;修剪多在3~6月间举行,7月份以后结束,如不适时修剪,则易抽生许多徒长枝;花费营养;使花芽分化不良,影响开花。
作育腊梅成型的修剪整形,依据浏览请求和种植方式的不同,而有很大的不同:地栽腊梅萌发力很强,如任其自然,则枝条杂乱丛生,严重影响浏览及开花放香,故一般采取独干培育方式,在定植一年后选留一强壮枝,在离根部50厘米处,挖坑施基肥并培好土,别的枝条全体剪除,年内即可高达1~2米,应持续注重修剪整形,随时剪除根际萌生的枝条,经3~4年可育成高达4~5米的大树,以后对主干上的新生枝注重留4~5节举行摘心,使分株兴隆,满树开花,地栽丛生型腊梅,可选3个较强壮垂直的枝条作为主干,随时修剪根际萌蘖及其它枝条,并适时摘心,使树繁花茂,在树冠形成后,夏天,对主枝延伸枝的强枝摘心或剪梢,削弱其长势,冬季将三个主枝去1/3,促使萌发新芽。
盆栽腊梅由于腊梅生长力强,根际萌生分枝多的特征,盆栽植株,几经修剪,即能形成怪僻树形,故大多育成桩头盆景;上盆之前,应选留中心粗壮的主枝一根,并将其它枝条从基部剪掉,向上留三根分均匀的侧枝;并对主枝举行截顶,使花枝从这三根侧枝上生长,以后每年除在花谢后实时短截花枝外,还应随时疏剪过密的侧枝和全体根蘖,修剪主枝上的侧枝,每次应自下而上逐渐缩短,使其相互陪衬,犬牙交织;老根疙瘩上多堆壅土壤,并坚持湿润,使其成活,以后逐年换盆剔土亮根,逐渐形成苍劲古老的树形,并通过造型艺术上的处理,可捏成各种形状,如屏扇型、独身式、多身式等,还可作育成疙瘩梅,如老根是狗蝇腊梅,可用嫁接法,换上优良品种。
6.腊梅病虫害及其防治
6.1腊梅炭疽病
6.1.1症状
病害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处,病斑近椭圆形,淡红色至灰白色,边缘红褐色或褐色,其上散生玄色小点,病斑易决裂。炭疽病是真菌病害,病原是一种盘长孢菌。
6.1.2病原及发病现状
腊梅亦称蜡梅,约有10种病害,发生较普遍的重要是叶部病害,其中炭疽病、黑斑病较常见,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较少发生。
6.1.3防治方式
a、消除病落叶,集中销毁,削减侵染源。
b、药剂防治。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2腊梅叶斑病
6.2.1症状
叶面病斑初为圆形,褐色,随后逐渐扩展为不礼貌形,病斑中心变浅褐色或灰白色,深色。后期病斑中心散生小黑点。叶斑病是真菌中的一种盾霉菌侵染所致。
6.2.2防治方式:
a、消除病落叶,集中销毁,削减侵染源。
b、药剂防治。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3腊梅黑斑病
6.3.1症状
被损害的叶片上,病斑近圆形或相互融会,呈不礼貌形,初为褐色,后中心逐渐褪为近白色,边缘仍为褐色。病斑两面着生稀散的暗褐色霉丛,以外面为多。黑斑病是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洋腊梅链格孢子菌,病菌在病落叶上越冬。
6.3.2防治方式:
a、消除病落叶,集中销毁,削减侵染源。
b、药剂防治。发病严重时可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6.4腊梅白纹羽病
6.4.1症状
重要发生在基础和根颈。发病初期,病部皮层组绢浮肿、松软,出现近圆形褐色的病斑。以后,病部劈头呈水渍状糜烂,深达木质产部,并有黄褐色汁液渗透。后期病部组织干缩纵裂,木质部枯朽。病部外面有优柔的根状菌索缠绕,初白色,后改变为灰褐色或棕褐色。寄主受害后,发病初期表示为树势虚弱,自顶梢向下叶片变黄而逐渐调萎,然后枝条枯萎,较后全株枯逝世。
6.4.2病原及发病现状
为褐座坚壳rosellinianecatrix(hart.)berl.,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菌核和菌索可在土壤内存活多年。病菌的休眠、繁殖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info/149502.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