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一位自称“业余研究历史”的老人最近向记者公然他的惊人发现:中华的“华”字是中华始祖黄帝肇造,而他造“华”字的原型为牡丹花。
这位老人姓郭名景年。他说,中国史学界早有共识,在晋以前只有“华”字,没有“花”字,因而“华”通“花”。中国古代文献证实,黄帝喜欢牡丹,因而,有专家推测,黄帝造“华”字与牡丹有关。《古今注》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常有五色云气,金枝玉叶止于帝上,有花葩之象,故因而作华盖也。”洛阳学者王元明以为:“花葩即牡丹。”史学家苏秉琦先生也论证:仰韶文化的“花卉图案彩陶,可能是‘华族’得名的由来”。
郭景年先生今年79岁,曾任河南省地矿局探矿三队队长,在洛阳已工作生活了50多年。他早年就兴趣古玩珍藏,仅存牡丹图案的实物就达2万件(种)之多。他说:“我为什么说黄帝以牡丹为原型造了‘华’字呢,有什么史据?这都是我与文物‘对话’对出来的。”
文物会语言。英国考古学界的领军人物莫蒂默·惠勒说:“我们正在挖掘的不是物,而是人。”这是说,文物自打出土就开始与人“对话”。但遗憾的是,许多时候,现代人类还缺乏“吸收装置”,缺乏“知识贮备”。
郭景年将黄帝造“华”字的史据绘成了组图,从甘肃马家窑文化彩陶“人神”上,可以看到黄帝身躯组成的“华”字;四川广汉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亦是黄帝身躯组成的“华”字;四川大邑董场“三国画像砖”上,所谓的“华盖”,形象生动;而从上古文字黄帝所造“华”字到甲骨文“华”字的演变可以看到,前者分明就是牡丹的姿态,后者牡丹形象依旧,不外弯成了崇敬的人形……郭景年展示的组图有19幅,每幅图都在报告着黄帝、牡丹和“华”字的故事。
郭景年说,古文献载,黄帝将他统一了的大民族取名“华族”,其图腾为蜜蜂,并在新安青要山建“密都”。“华”通“花”,“密”通“蜜”,这么一联系,豁然爽朗。中华文明史5000年,牡丹与其同步相随,而中国牡丹初始地就在洛阳。想想,中华的“华”字黄帝肇造,而且是遵照牡丹花形肇造,那么,这个“华”字极有可能就在洛阳肇造,这真是天作人合,是洛阳永恒的荣耀。
郭景年已将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写成《中华的“华”字始祖肇造》一文,揭晓于最近一期的《炎黄天地》上,引起史学界的普遍关注,这一期刊物也因此破例被“直送中心及国家宣传文化领域领导、文假名人”。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info/151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