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杨树舟蛾类害虫包罗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二尾蛾3种,配合危害杨树、柳树等,其幼虫繁殖快、数目多、分布广,严重时把树叶吃光,危害性大,扑灭性强,极易成灾,为我国园林重要食叶害虫之一。杨树舟蛾类害虫在我国分布范围广,发生世代多,从北至南年发生2-3代至8-9代不等,容易造成世代重叠,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难题。特别是近几年,河北省邢台地区生长杨树纯林较多,更有利于害虫繁殖和生长。为科学防控舟蛾类害虫,保护绿化成果,维护生态平安,力促生态生长,我们不只要正确识别,还要把握其发生生长纪律及危害特征,捉住防治的较好时机,把虫害降到较低,保证树木健康生长。
一、杨树舟蛾类害虫的形态特征
(一)杨扇舟蛾,又名杨树天社蛾。成虫体长13毫米-18毫米,翅展30毫米-40毫米;前翅有4条灰白色横波纹,顶角有1个暗褐色扇形斑,外横线通过扇形斑的一段呈斜伸的双齿形,外衬2-3个黄褐色带锈红色的黑点,扇形斑下方有1个较大的黑点;后翅灰褐色。
卵扁球形,初为橙黄色,孵化前为暗灰色。
幼虫末龄体长35-40毫米,头部黑褐色,体灰白或灰绿色,密生淡褐色细长毛;胸腹后头灰白色,亚背线墨绿色,每节有横列红色毛瘤8个,腹部第1节和第8节各有1个红褐色大肉瘤。
蛹长约15毫米,红褐色,腹末臀棘上的钩刺呈长锚状,蛹外披灰白色丝质薄茧。
(二)杨小舟蛾,又名杨小褐天社蛾。成虫体长10毫米-13毫米,翅展24毫米-28毫米,体色变化较大,有黄褐色、红褐色等;前翅有3条灰白色波状横纹,后翅黄褐色;臀角有1条赭色或红褐色小斑。
卵半球形,黄绿色。
幼虫末龄体长21毫米-23毫米,体色变化较大,通常为灰褐色或灰绿色,体躯第1、4、1 l节上各具1个红色瘤突,体背两侧各有1条黄色纵带。
蛹长约13毫米,赤褐色,臀棘上的钩刺呈叉状,无茧。
(三)杨二尾蛾,又名双尾天社蛾、杨双尾舟蛾。成虫体长28毫米-30毫米,翅展75毫米-80毫米,全体灰白色;胸背有2行共6个黑点,近翅基部有2个黑点;前翅具数排锯齿状玄色波状横纹,中部有1个新月形纹,后翅灰白色,翅脉黑褐色;腹背玄色,第1-6节中心有1条灰白色纵带,两侧每节各有1个黑点,末尾2节灰白色,两侧玄色,中心有4条黑纵线。
卵半球形,赤褐色,中心有1个黑点,边缘色淡。
幼虫末龄体长约50毫米,青绿色;前胸背板大而坚实,粉绿色;后胸后头呈峰状突起;体背有紫红色菱形花纹,腹部第4节侧面靠近后缘有一白色条纹,纹前具褐边;体末尾有可向外翻缩的2个长尾角。
蛹长约25毫米,赤褐色,外面披灰玄色、质地坚硬的茧。
二、舟蛾类害虫的发生纪律及危害特点
(一)杨树舟蛾在内陆区1年发生4代。较后1代幼虫老熟后,以薄茧中的蛹在枯叶中、土块下、树皮裂痕、树洞及墙缝等处越冬,其中入土化蛹越冬的,多在距土表3毫米-5毫米处。翌年3、4月间成虫羽化,在傍晚前后羽化较多。成虫昼伏夜出,多栖息于叶后头,趋光性强。一般上午夜交尾,下午夜雌蛾产卵直至越日晨。越冬代成虫,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重要产于叶后头。卵粒平铺整齐呈块状,每个卵块有卵粒9-600粒,均匀每一雌蛾产卵100 -600余粒,卵期7天~11天。春夏之间幼虫为害,幼虫共5龄,每年除第1代幼虫较为整齐外,别的各代世代重叠。幼虫期34天左右。初孵幼虫群栖,1-2 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日间隐伏其中,夜晚取食。遇惊后能吐丝下垂随风飘移,3龄后涣散取食,可将全叶食尽,逐渐向外扩散为害,严重时可将整株树叶片食光,仅剩叶柄,影响树木生长。杨扇舟蛾的传播途径重要靠成虫飞翔,沿公路林扩散较快。幼虫吐丝下垂,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IO月份幼虫老熟时,吐丝缀叶作薄茧化蛹。除越冬蛹外,一般蛹期为5-8天。
(二)杨小舟蛾在邢台地区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树洞、落叶、地下植被物松土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羽化成虫,成虫有趋光性,夜晚活动、交尾、产卵,多将卵产于叶片上。各代幼虫的出现期为:第一代为5月上旬;第二代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间;第三代发生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四代为9月上、中旬。初孵幼虫聚集啃食叶表皮,稍大后涣散,7、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严重。幼虫行动迟缓,在夜晚取食,老熟幼虫吐丝缀叶化蛹。10月进入越冬期。
(三)杨二尾蛾在山西一年发生2代,在山东一年发生4代。邢台地区介于山西和山东之间,至今虽未发现,但有关部门也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亲热监测,防患于未然。该虫划分以蛹在茧内越冬。2代区,成虫在5月和7月出现;3代区,成虫在4月中旬至5月,6月中旬至7月上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出现。幼虫较成虫晚半月左右出现,因此至结茧化蛹前,幼虫险些不停出现。成虫在16时开始羽化,18时较多。当晚2至3时交尾,交尾后产卵,将卵产在叶面,多单产或为2粒。成虫有趋光性。幼虫共5龄,4龄后幼虫食量大增,常将叶片食光,仅留叶脉。幼虫历期约1月,幼虫受惊后常从臀角伸出红色翻缩腺摇晃,尔后逐步收回。2代区在8月份下旬,3代区在9月尾至10月上旬,老熟幼虫于枝干分叉或树干啃咬树皮、木质碎屑,吐丝粘连在被啃凹陷处结茧在内化蛹。茧色与树皮色泽临近,质地坚硬。
通过比较,以上3种害虫的发生纪律和危害特点既有配合点又有不同点。应鉴别清晰害虫种类,更好地做好防治工作。
1.配合点:
(1)成虫羽化时间相同,都在翌年3月至5月之间。
(2)成虫都有趋光性,都是昼伏夜出,夜晚交尾、产卵,都将卵产于叶片上,且单层块状排列。
(3)幼虫危害方式基真相同,幼虫孵化后都是聚集为害,1至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
(4)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苞,在内夜晚取食。
(5)3龄以后涣散为害,可将全叶食尽,仅剩叶柄。
(6)越冬方式相同。都是以蛹在树洞、落叶、地下松土内等处越冬。
(7)传播途径相同,都是重要靠成虫飞翔,幼虫吐丝下垂,也可随风作近距离传播。
2.不同点:
(1)发生世代不同。在邢台地区,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都是1年发生4代,而杨二尾蛾1年发生2代。
(2)化蛹时间不同,蛹的形态也不同。杨扇舟蛾和杨小舟蛾化蛹时间约莫在10月份。杨二尾蛾化蛹时间较早,在8月下旬开始,中老熟幼虫在树权处或树干基部把树皮咬碎并排泄粘液,做成坚硬的茧壳,在内化蛹。杨扇舟蛾和杨二尾蛾的蛹外披茧,而杨小舟蛾的蛹无茧。
三、防治方式
根据杨树舟蛾类害虫的发生纪律和危害特征.要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目的,实时监测并公布虫情预告,把握防治的关键时期,采取较有用的防治方式。
(一)人工物理防治
加强栽植管理,合理密植,加强树势,提高树木抗病虫能力。由于杨树树体高峻,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秋末冬初,人工网络地着落叶或翻耕土壤,以削减越冬蛹的基数;利用成虫趋光性,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聚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震惊树干捕杀着落的幼虫。对杨二尾舟蛾的茧,可用小锤、棒击破茧壳清除其中的蛹。
(二)药物防治
在幼虫发生期(幼虫3龄期为较佳防治时期)对树冠喷药。对零星树木可用高压喷雾器或打孔注药,对郁闭度较好的片林,推广烟雾机或高压喷雾车喷雾防治措施。用药种类有仿生制剂和化学药品,内陆区仿生制剂防治已到达或跨越85%。
1.仿生制剂:
(1)25%灭幼脲Ⅲ号生物农药600 -1000倍液,每亩用药量125克左右;
(2)阿维菌素3000 -6000倍液,每亩用药量50克左右。
2.化学药品:
(1)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
(2)4.5%氯氰菊酯乳油3000 -5000倍液;
(3)90%敌百虫晶体;
(4)50%的甲胺磷乳油1000 -1500倍液;
(5)40%的氧化乐果乳油1500 -2000倍液。
(三)天敌防治
幼虫和蛹的天敌许多,可利用天敌防治。幼虫期天敌有绒茧蜂,预蛹期天敌有啄木鸟,蛹期天敌有金小蜂。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info/163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