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苗木技术 > 绿化养护

鸢尾花种植技术之病虫害防治(三)

导读

7.病害防治7.1一般土壤处理土壤应不含病原体。可进行以下处理(1)换新土或充分地在野外轮作。(2)加强管理,保证良好的生长条件。如需进行土壤处理,一年一次。主要采取蒸气消毒、浸泡或使用化学方法对土壤消毒。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视温度、使用持续……

7. 病害防治

7.1 一般土壤处理

土壤应不含病原体。可举行以下处理

(1)换新土或充分地在野外轮作。

(2)加强管理,保证良好的生长条件。如需举行土壤处理,一年一次。重要采取蒸气消毒、浸泡或使用化学方式对土壤消毒。详细采取哪种方式要视温度、使用持续时间和精神而定。

7.2 蒸气消毒

对25-30厘米深的土壤用80℃的蒸气消毒至少1小时,低压蒸气效果好于高压蒸气。蒸气消毒可防治除腐霉病外的其他病害。蒸气消毒再辅以施加特殊的杀菌剂除菌效果更好。但对ph较低的淤土壤,蒸气消毒会导致锰害。使用蒸气短时间消毒,并在土壤中提前加入适量的石灰调治ph值,可使锰含量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7.3 浸泡

在温室中采取此方式消毒土壤,

第一步,在五月播种两色蜀黍等作物;

第二步,约莫六月中旬,当植株约50厘米高时,将土层深犁至20厘米处,随后每1000平方米土壤中施放100公斤硝酸钙。七月尾,将土表作成宽60-70厘米的畦后,灌水并覆盖薄膜。2-3周后,用旋耕机处理土壤并检查ph值和电导值。

7.4 化学方式处理土壤

如果条件许可,可用杀菌剂和化学药剂来消毒土壤。采取这种方式,应在土壤温度不低于10-12℃时举行,随后覆盖薄膜。温暖的天气3天(荫凉的天气7-10天)后将薄膜除去。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施用方式的信息,我们建议您到当地咨询部门询问。

7.5 土壤处理的其他方式

由于腐霉菌再生能力很快,因此一年举行一次普通处理是不够的。为控制真菌的生长,每次栽植前还要使用杀菌剂举行防侵染处理。为散布均匀,将可湿性粉剂与沙子夹杂,然后用手撒播,或加温水用粗喷咀喷壶喷洒,其作用效果可至土表下15-20厘米处。人工或使用旋耕机使杀菌剂与土壤夹杂均匀非常需要。

7.6 种球处理

在鸢尾切花生产中,必须在栽植前将种球在杀菌剂中浸一下。杀菌剂不同浓度决议处理方式不同。

特别强调,应重视真菌等病害。杀菌剂处理种球还应配以良好的种植管理措施。

对于种球消毒处理方面更多的信息,请与当地咨询部门或供货商联系。

7.7 种球腐烂病

它严重危害种球,地表看不出来或很晚才能展现。而地下根系生长很少或基本不生根。受害轻的植株低矮而呈弯曲状(见镰刀菌病)。由根冠发病,组织变黑或蓝褐色,被覆孢子团。与受镰刀菌侵染不同,感染根腐病的植株不向内缩短,以是健康的植株与感病植株外观上不易分辨。

此病不易传播,不会长期污染土壤。

病因

疣孢青霉的孢子通过侵染球根的细小伤口而使植株染病。而易受伤处恰是生根的根冠。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病通常在远程运输和拖延栽植后发生。此外,土壤过干也会引起植株发病。

防治

- 空气湿度小于70%,贮藏时保持空气流通。

- 栽植前对球根举行处理(见本章“球根处理”)。

- 收获后的种球提早栽植在湿润的土壤中,提高生根率。

7.8 冠腐

染病的植株一般来说早期发育正常,随后,会出现枯萎、倒伏。病害很快传播到相邻植株上。在发病植株周围的地下或地上的土壤中存在许多1-2毫米粗的白色菌丝。这些菌丝聚成块状,先呈白色后转为黑褐色。较后,球根完全变软,植株披满白色织物。

病因

冠腐病由整齐小核菌引致。这种病只发生在亚热带和天气温暖的地区。低于13℃时,此病不侵染植株,当温度高于20℃时发病较厉害。它的寄生植物种类相当多,重要靠加强管理来防治。土壤一旦被侵染,持续时间很长。

防治

- 不要在已被整齐小核菌侵染的土壤中栽植种球,否则一定举行土壤处理和球根处理。

- 仔细清除受病植株及其周围土壤。

7.9 镰孢性基腐病

这种病较初发生在球基本部,随后向上侵染至鳞茎。受伤与健康组织区别显著。受病部位组织变软,灰褐色,向内抽,有时被覆白色织状物。受病种球栽植后,不能开花。在温室中如植株早期受侵染,地上部门变软,杆弱,叶子从叶尖开始变黄。不久植株死亡。若后期染病,则生长停滞,花芽干枯。当收获时,花色仍显苍白。深入球根内部的花茎基部长期不发育,表皮皱折。

病因

镰孢病侵染途径一个是通过孢子侵染健康种球;另一个是健康植株接触感病种球。此病可能通过土壤传播。因此,在已消毒的土壤中栽植有病种球十分危险。土温到达16℃时,易发病,高温使病菌传播更快。

防治

- 普遍采取唐菖蒲、小苍兰交替轮作,或一年举行一次土壤处理。

- 栽植前举行种球处理(见本章“球根处理”)。

7.10 灰霉病

受葡萄孢属侵染的植株整个或局部可见斑块。植株生长受阻,鞘叶受湿腐影响,从地面部门起向上被覆着灰色的孢子网。效果,叶尖虽不黄,但植株仍倒伏。

受病的种球湿润,开始腐烂、变褐,但无异味。当去除表皮后,球根顶部可见灰色织物伴有玄色菌丝块。根部和基盘未受侵染。

除了受损叶或干叶外,叶片一般不受危害,在湿润环境下,无规则黑点会在花朵上出现。

病因

灰色葡萄孢属真菌引发灰霉病,通常在湿润环境下发病。真菌还危害许多作物和植物。

防治

- 阻止叶片受损。

- 新芽长于5厘米的球根不再栽植,特别不能使用地膜。这样阻止阳光灼伤。

- 球根栽植不要过密,在生长期内保持土壤无杂草。

- 温室中相对湿度保持80%左右,如需要,可打开风机并加热,保持植株干燥。

- 上午浇水以保证植株干燥。

- 叶面受损后,根据需要喷洒杀菌剂

7.11 丝核菌

染病与否取决于栽植深度,由于较严重的损害在土表。

感染不严重时,叶鞘上出现出不规则状黑褐斑,中心的组织坏死(形成朴陋)。

感染严重时,叶鞘(晚些时候在叶基和花茎处)变软呈灰色。大部格外围的叶片先枯萎,晚期,植株死亡。

严重侵染时,(栽植深的种球)茎芽在萌发前就腐烂。

栽植深的种球由于它们的芽在地面下生长时间长,以是容易受感染。

在受侵染的球根中,受病组织变软,先期变灰,有时变紫,晚期则出现灰褐色。

许多浅褐色菌丝看上去象蜘蛛网,有的还逐渐形成壳。球茎鳞片间和表皮均可见菌丝。

根系生长完好,受病球根无异味。

病因

侵染球茎和芽的丝核菌重要来自土壤。许多植株(如郁金香)都市被它侵染,纵然在从未栽种过产花种球的土壤中。不管土温如何,它均可发病,温度升高时,发病机率增大。

防治

- 对已被侵染或可能已被侵染的土壤中举行通例土壤处理(见本章“土壤处理”)。高温下,土壤再侵染仍有可能发生。保持清洁环境,可防再侵染发生。其他土壤处理方式如下:

- 未采取通例土壤处理,据以往经验,土壤会被丝核菌侵染。因此,栽植前要适当施用杀菌剂。考虑到栽植深度,一般用旋耕机在土下5-10厘米处施用杀菌剂。通常在炎天土温跨越16℃时采取此法。

- 球根浅植。

7.12 根腐病

侵染早,植株生长受阻或是根系短或是带有不易看清的黑头。根上存着黑点,看起来象根系被灼烧过的样子。厥后生长的根系显示良好,可能是植物抗病的效果。

病因

最终腐霉菌通过土壤侵染根系,这种真菌可在任何土壤中发现并很难控制。品种不同,侵染程度不同。土壤蒸气消毒后立刻栽植,早期侵染的危害甚大,由于此时,土壤中的竞争性生物尚未回复。

防治

- 与其他多种作物轮作或一年一次通例土壤处理。

- 通例处理后或不举行通例处理而配以帮助处理。

- 栽植前举行种球处理(见本章“球根处理”)。

- 确定适合的土壤结构。

- 采取适宜的浇灌系统以保持良好土壤结构,但防止积水。

7.13 软腐病

栽植后不久受感染的嫩芽生长受阻。叶鞘总是水汪汪的,出现黑绿色,不久变黑。嫩芽极易被拽掉。受感染的组织会变软出现暗黄色而且很快腐烂呈软团状带异味。

根系起先正常生长,尔后变透明,呈黄绿色。

病因

这种病是由胡萝卜欧文氏杆菌引起的,并经常发生在“prof. blaauw”品种中。在高温高湿时感染机率加大。鸢尾和其他作物的残体诱发病菌生长,而栽植时根尖受损也会导致此病发生。水滴的溅射会传播土壤中的细菌。

防治

- 去除土壤中的植物残体

- 在已提前处理好的土壤中栽植种球(温度适宜)。

- 栽植时阻止碰伤根尖。

- 温室内栽植时温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12-15℃),阻止高温。

- 早晨适量浇水。

- 防治土壤熟化。

7.14 根线虫

植物生长局部受阻,花芽干枯,根系短,呈玄色条状,这些症状于腐霉病菌引起的根腐病区别在于根系不会腐烂。

病因

穿刺短体线虫侵染植株诱发此病。一些不着名的真菌或细菌聚集在线虫引致的伤口周围,可危害多栽植物(包罗菊花、玫瑰、草坪)。

防治

- 每年举行一次土壤处理。

- 在鸢尾栽植前种一茬万寿菊。

7.15 根结线虫病

生长早期,局部生长较弱。受害严重时,根系所有受损。在少数的重病例中,根系肿胀弯曲,分叉,只有球茎保持良好。

病因

重要是土壤中的根线虫病根结线虫损坏了根系。在温顺的气温下,还会危害多栽植物(如西红柿、黄瓜)。

防治

- 一年一次土壤处理。

7.16 西红柿斑萎病毒

该病毒在鸢尾中有两种形式的显示。一种是所有或部门叶片为浅绿色至黄色。通常叶尖仍保持绿色。外围叶片宽、发黄颜色变浅,并有时可看到棕色坏死条纹。

另一种为在叶片是有黄色黑点和条纹,有时有椭圆形黑点并带有棕色条纹。在两种情况下,栽植生长停滞,不开花。

病因

该病害由西红柿斑萎病毒或凤仙坏死病毒引起。通过蓟马特别是加利弗利亚蓟马传播。该病毒有多种寄主,如菊花、西红柿、土豆、和多种杂草。该病毒不通过种球传播,只在地中海天气下发生。花色浅;花不开放或颜色浅。

防治

- 不要在以前栽植过对此病毒敏感作物的温室中栽植鸢尾。

- 不要在周围栽植有易感染该病毒作物的室外栽植。

- 在温室中或室外防止杂草生长。

- 控制蓟马的生长,对前茬作物也是云云。

7.17 白花病

花色与正常植株的不同,着色浅,花不干枯但品质显著下降。

病因

在温室中由于蒸腾弱引起相对湿度较高。

防治

- 若在整个生长期内温室内相对湿度较高,维持室温高于外界温度2-3℃。

- 如外界温度较高(15-16℃),而不能采取此方式时,应在早晨向温室加热,并打开透风扇。

7.18 芽裂病

在作物生长历程中,花芽枯萎,然后花苞顶端变黄,花芽腐烂死亡。花芽总是在生长阶段较后几周形成。这种病可在整个生长期内出现,重要在花茎生长时,若早期发生,险些看不出对植物有什么危害。一旦出现花芽,很容易看见花芽是否正常,如果发育不丰满,说明此植物已染此病,晚期芽裂病花朵不着色。芽裂病可在整个花期内发生。

病因

由光照不足、湿渡过高、生长纪律被打乱引起的。总是在冬季发生。也可能由于栽植过密,或者霜冻引起的温度骤降。球根受镰刀菌轻度感染,生根少;温度低,蒸腾作用不够,都能引起芽裂的发生。

防治

- 栽植前挑选球茎,在栽植期内对栽植地点举行处理(栽植间距和光照)。

- 冬季不用小球茎栽植。

- 光照要充分,北半球较幸亏温室内栽植鸢尾。由于鸢尾需要足够的光照才能开花。

- 水分供应要足够,尤其是对根系。

- 荫天要降低温室温度,特别是在茎生长时以便减缓生长速度。生长过临近大量的营养,易导致芽裂。特别在高温的情况下,通过加热适当透风,保持作物充满活力。

- 阻止温度骤变,由于此种情况下植物的蒸腾作用加速,植株生长不平衡,会导致芽裂的机率增多。

- 预防霜冻。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info/168210.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