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中国梅花精神文化论坛即将在云南永平开坛

导读

者柏斌报道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林业文联美术家协会、梅友公社、云南省永平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协会主办的“中国梅花精神文化论坛”将于1月14―16日在云南永平县开坛。永平古梅梅花被誉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典型载体”,中华“梅”文化独具特色,其……

由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林业文联美术家协会、梅友公社、云南省永平南方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协会主办的“中国梅花精神文化论坛”将于1月14―16日在云南永平县开坛。

永平古梅

梅花被誉为“中国民族精神的典型载体”,中华“梅”文化独具特色,其深厚的人文内在和美学价值,以“梅”为主题的文化艺术作品在历史长河中长期弥新。梅花不惧严寒、傲霜励雪的品质,其不慕虚名而天地留芳的品性,代表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求真务实、扎实肯干、再接再厉的精神。

永平古梅

云南具有丰富的古梅资本及许多爱梅、崇梅、培梅典故。尤其是永平县古梅,多、奇、美、特、全,生命力兴旺,来往文人雅士留下了丰富的赏梅、咏梅、赞梅古诗词,积淀了怪异的古梅文化,成为云南古梅文化的典型代表。
“四处古梅树,年年傲霜开”。在天下200年以上树龄的60余株古梅中,永平县博南镇花桥村的博南古梅为珍贵的元代古梅,树龄达800余年。云南历史文假名人赵藩曾题有“元梅明茶”的匾;诗人窦居炎“阅历风霜,问尔几生修到此;传来美丽,有谁千载艳如斯”一联,传述此梅韵胜格高。此外,在永平杉阳镇另有一千多年的唐梅及多棵古梅。经专家判定、考证,永平存现的“唐、宋、元、明、清”各期间古梅,为唯一无二古梅异景,是中国古梅及古梅花文化较集中的代表地区。

永平古梅

以“溯源中国梅花?寻梅古道博南”为主题的本次论坛,是萃取梅花精神,为国内外广大致力研究梅花的专家学者及爱梅人士提供一个交流、互助、宣传的高位平台,旨在负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建设天蓝水清山绿的生态家园,凸显永平瞧得见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土风情。加强永平古梅的开发与保护,转化古梅的艺术与经济价值,深入挖掘云南永平梅花的历史文化积淀,进一步扩大永平的着名度和美誉度,切实提升“千古博南?味道永平”手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永平古梅

论坛期间,将约请国内外着名画家、书法家、谈论家、媒体记者、企业家、爱梅人士等嘉宾齐聚永平,以“中国梅花精神”为主线,通过论坛之“寻梅”活动,实地观测杉阳镇古梅,并为“唐、宋、明、清”4棵古梅树悬挂保护牌;通过论坛之“赋梅”活动,在博南镇花桥村,以“中国梅花精神”为切入点,开展梅花精神、梅文化、梅花产业等钻研会,就古梅产业生长设计等举行钻研;通过论坛之“写梅”活动,在博南镇、杉阳镇对梅花开展采风骚动,多角度全方位描绘、誊写、宣传永平梅花,用艺术的角度来阐释永平梅花精神的丰富内在,更好的宣传“千古博南?味道永平”的魅力。

永平古梅

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论坛的举行,在弘扬中国梅花精神,提升永平古梅群的影响力和大众认知度的同时,通过活动深入挖掘云南永平梅花的历史文化积淀,提取弘扬传统优异文化元素,提高南方丝绸之路博南文化认知度和影响力,加强文化自信,创新永平旅游文化产品,助推永平全面协调、深入开放、跨越生长。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news/14530.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