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走进南河下丁家湾古巷,清洁的青石板路,斑驳的门牌,黑漆的大门,老旧的古井,墙角探出的绿意,令人思路万千。朱洪一家五代都栖身在丁家湾,“曲径通幽处,庭院花木深”。朱洪的家,窗台、阳台、庭园、天台,四处都摆满了盆栽,其中以盆景为主。
捡来的石头拼出“三峡”
在朱洪家的窗台上,摆放着几盆盆景,其中一盆石头盆景有点“长江三峡”的味道。
朱洪说,盆景里的石头都是他在江都阿波罗花市捡来的。当时,他看到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石头,脑海中就勾勒出一幅山水画,于是便把这石头带回家,花了几天功夫,拼成了一盆有点三峡味道的盆景,“看着它就似乎身临其境。”
朱洪的庭院并不大,却种着不少花卉。而在二楼的天台,数十盆盆景依次摆放,秀气明丽,婉约多姿。
传统的扬派树木盆景以“棕丝精扎细剪”为核心身手,特别考究功力深厚和自幼培植,通常盆景要经过多年的加工培育才能成型,非下苦功夫不能。直到上世纪八十年月,扬派盆景才从“养在深闺”走向名扬天下,因此长久以来,扬派盆景往往只能供奉在展览馆、博物馆中,很难走入寻常国民家。但朱洪却早在五十年前就让盆景进了家门,算是扬州较早开始养盆景的兴趣者了。
“我还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盆景。”较初家里没有成型的盆景,朱洪就自己一盆一盆地侍弄。逐步的,盆景逐渐成型,而朱洪自己,也从一个风华少年酿成了鬓发染霜。
侍弄盆景已有50多年
闻名作家林语堂曾说:“人生生活中,盆栽是不能或缺的艺术消遣。”朱洪说,对这句话,他深有体会,“每天不侍弄侍弄盆景,就似乎少了什么器械。”
朱洪养得较久的一盆盆景是“六月雪”,至今已有50多年,“基本从一开始养盆景就有它了。”另外,他的盆景另有黄杨、雀梅、石榴、枸骨、榆桩、三角枫、雀舌罗汉松、银杏等,大多也有了几十年历史。
由于喜欢盆景,每次旅游时别人都是带纪念品,朱洪却不辞辛勤把一些好土和石头背回来。也是由于至心喜欢,他在养护历程中不忍心太过“糟蹋”盆景,而是自己把握一个合适的度。
朱洪还经常把盆景摆放在门前的窗台上,过路的游客总是被吸引,“红色的花朵开出墙外,因此燃着了路人的心”。透过那扇小小的窗口,展现的不仅是精细的盆景,更是一个市井而温情的扬州。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news/1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