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宿迁润博绿化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

导读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范围广泛,各地园林均有应用,是著名的园林绿化树种。桂花一般在金秋时节盛开,以花香胜,但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唯桂花清可绝尘,浓能溢远,故大家都说"桂花馥郁"。而有关桂花的神话、传说流传……

桂花是我国传统十台甫花之一,种植历史悠久,漫衍范围普遍,各地园林均有应用,是闻名的园林绿化树种。桂花一般在金秋时节盛开,以花香胜,但凡花之香者,或清或浓,不能两兼,唯桂花清可绝尘,浓能溢远,故大家都说"桂花馥郁"。而有关桂花的神话、传说撒播长远,深入人心,中秋时节于馥郁桂丛覆盖之中浏览迷人月色,怎能不让人浮想联翩,陶醉不己呢?因此桂花在园林中的造景有着深厚的文化秘闻,雅俗共赏。

一、生长习性

桂花,又名木犀、岩桂,是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至小乔木,高可达12m;树皮灰色,不裂。芽叠生。叶长椭圆形,长5?12cm。花簇生叶腋或聚伞装;花小,黄白色,浓香。核果椭圆形,紫玄色。花期9?10月。有4个变种:丹桂,花桔红色或橙黄色;金桂,花黄色至深黄色。银桂,花近白色。四季桂,花白色或黄色,花期5?9日,可延续着花数次。喜光,稍耐荫;喜温温顺透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喜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桂花树干端直,树冠圆整,四季常青,花期正值仲秋,香飘数里。于庭前对植两株,即“两桂当庭”,为传统的设置手法;园林中常将桂花植于道路两侧,假山,草坪,院落等地多有栽植;如大面积栽植,形成“桂花山”,“桂花岭”,秋末浓香四溢,香飘十里,也是极好的景观;与秋色叶树种同植有色有香,是掩饰秋景的极好树种。

二、桂花在古代诗辞歌赋中的文化内在

在古代造园时,桂花多用于观赏、吟颂的对象。《山海经》记述了:“招摇之山,其上多桂”;《吕氏春秋》也说:“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桂花是月中之树,白居易的七绝道:“摇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心种两株?”明代文嘉也有七绝形容桂花是月宫的花:“黄金宫厥郁嵯峨,万斛清芬散绮罗。吴下高枝原有种,天香莫怪属君多。”李白也有句:“相思在那边,桂树青云端。”李商隐则更说:“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因此,桂花是古老而又神秘的树。桂花不仅贵为“月中桂”,且其树姿优美,郭璞誉之为:“气王百药,森然云挺。”

《花镜》中曾这样形貌“金风播爽,云中桂子,月下梧桐,篱边丛菊,沼上芙蓉,霞升枫柏,雪泛荻芦。……乃清秋佳境也”。

桂花也是“比德”的好材料,据《翰林杂事钞》:“武帝谓东方朔,孔、颜之道德何胜?方朔曰:“颜渊如桂馨一山,孔子如东风,至则万物生。”温庭筠另有“犹喜故人新折桂”之句,意即庆幸老友最近进士及第。又因桂花是月中之树,月中传说有蟾,录取又酿成“登蟾宫”,简言之,便成了“蟾宫折桂”,贺友人中进士便以“蟾宫折桂”之典相赠。“独占三秋压众芳”的桂花是中秋的景观,唐玄宗说:“小山秋桂馥”:张九岭说:“桂花秋皎洁”。杜甫也说“赏月延秋桂”,李贺更以“联翩桂花坠秋月”,形容桂花的尊贵和秋色。白居易更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秋月晚生丹桂实”等句来描绘桂花的秋色和与月宫相联系。而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更作《东城桂》着意描绘了桂花从月中而来,生长在姑苏城的特点,固然这有点神秘性了。

三、古典园林中桂花的应用

我国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名(或主景)的景点现以苏州园林中的较为闻名,如留园"闻木犀香轩"、网师园"小山丛桂轩"、沧浪亭"清香馆"、耦园"木犀廊"、"储香馆"等均为大家所熟知。如网师园中部山水大空间之南,有黄石假山名云岗,山南有一轩,轩南复有湖石山坡呈曲折状,此山坡之南即是围墙,墙较高,山便成为阴坡,在此山坡间植桂,便依环境而选用《楚辞》:“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偃蹇连卷兮枝相镣”的辞意,将此轩命名为“小山丛桂轩”,成为主修建。留园“闻木犀香轩”周围虽也是山峦升沉,轩居坡顶,但因其山势迤俪,且呈东向。以是应施展桂香之特点,故题次景点为“闻木犀香”。这里职位适宜正可施展其馥郁花香,花香弥漫于山水庭院之中,强化了小中见大的造园效果。至于沧浪亭中的清香馆,南有较大修建五百名贤祠,北有主体大假山及回廊,只有馆北有一曲空间可以设置桂树,其环境较为闭锁,花香不易闲逸,十分逗人喜欢,因按李商隐:“周到莫使清香逸,牢合金鱼锁桂丛”句意,题此客厅为清香馆。北宋才女朱淑真,她面临书室中仅有的一枝桂花并插,照样情有独钟地写了七绝盛赞其芬芳,诗道:“一枝淡贮书窗下,镇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人与花心各自香”,在体味秋意正浓中自身也融入了花香之中。怡园中地金栗亭则又是另一意境,此亭在水池之东,周围较爽朗,又无高树阻挡,金栗吐香时恰逢赏月佳节,在团月之下,有芬芳袭人及“何须浅碧深红色”(李清照)的桂花随同着人们,便添了几许赏月情趣。唐代李郢《中元夜》诗中有“金栗拦边见月娥”之句,正可借来描绘这金栗亭边的意境。亭名也就取自这一诗意了。同样设置桂花,选用诗意不同,意境也随之不同,纵然同栽某一树种,也必须用不同的诗意来反映其不同的景观要求。

桂树间杂以海棠、腊梅、梅、天竺、慈孝竹等,一方面使其“枝相镣”,另一方面又厚实了冬春景致。而在历史上,苏州古园林中的桂花景点更是数不胜数。据《吴郡志》纪录:桂本岭南木,吴地不常有,唐时始有植者。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兴福寺中就有一"唐桂堂",听说堂前大桂树为唐时所植,现仍枝叶兴隆。元代玉山草堂中有"金粟影",万玉清秋轩有"金粟坞"。明代朱氏园(虎丘)中绿荫斋旁古桂至今仍在,其他如废园"桂香精舍",昆山的展桂堂,集贤圃"飞香径",藤溪草堂"丛桂轩"等。清代的依绿园中有"桂花坪",逸园中有因古桂丛生而得名的"山之幽",渔隐小圃中有"小山丛桂馆",西溪别墅中有"桂子轩",端本园中有"双桂楼",钱氏三园中有"桂隐园",采柏园中有"寸寸秋色廊",隐梅庵中有"桂壑",辟疆小筑中有"金粟草堂",退思园中的"天香秋满"更是意境绝佳,清雅脱俗。

极负盛名的扬州古典园林中,亦有建于光绪年间的"金粟山房",其遗址现仍存。乾隆二十七年时曾临幸的趣园,原图志载其中有"金粟庵"及"丛桂亭"。小园(后为筱园)中有一平轩名为"畅馀轩",乃取"畅馀阴于山泽"句义,轩旁植桂三十余株,名为"桂坪"。闻名的扬州八景中,"白塔晴云"有"桂屿亭","蜀冈朝旭"有"青桂山房";养志园中有"八桂堂";珠湖明月山庄中"平峦丛桂"为园中八景之一。而"秋雨庵"原名"金粟庵",据称因浙僧戴公过扬州,以灵隐"月中桂子"遗种于是而命名,庵左为桂园,园中桂树即为"月中桂子"所出,花色红黄,十分吸引人。现瘦西湖公园中部仍有一"小桂花院",是一处封锁的小庭院,院中精选山石叠成花台,其中植有多株桂花,配以高峻乔木、书带草、麦冬等,修建、漏窗、铺地四处精细,别具匠心,组成了一个清雅宜人有小环境。

四、桂花在园林中的应用手法

在我国古典园林,特别是江南私人庭院中,树木的部署一般来说以两个原是为主:第一,用统一树各种植成林,如怡园听涛处的松,留园闻木犀香轩前的桂等。第二,用多种树同植,配植的方式犹如作画一样,对于树木的习性、色彩、花期、姿态及种植的环境均有较高的要求。同时,许多造园书籍中也有介绍植物的种植要点的,如吕初泰《雅称篇》中介绍桂的种植时写到"桂香烈,宜高峰,宜朗月,宜画阁,宜重台,宜皓魄照枯枝,宜微??幽韵",陈?子《花境》中亦有记述"…木犀香胜,宜崇台广度"等。但无论如何,这些私人庭院中的造景是以文化意境为浏览要点、以小我私人审美为主的,种植手法总是比较单一,桂花景观的营作育脱不了上面这些条条框框,总体来说都是丛植和群植为主,"双桂流芳"或称"双桂当庭"的传统对植手法在古典园林中也时有应用。

与传统的部署手法相比较,现代园林中桂花的种植方式更为多样,应用范围也加倍普遍。

桂花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分枝低,且枝叶浓密,树姿正直,作为障景材料十分合适。不仅可以遮蔽瑕疵,另有区隔空间,指导视线等作用。杭州花港观鱼公园西里湖边的大草坪中心就部署了一个由桂花树群环绕而成的闭合空间,从而使整体空间具有多重性,不仅满足了游人不同的生理需要,而且打破了大片草坪所形成的单调感。

桂花品性高洁特殊,枝叶常绿,花朵缤纷雅致,芬芳宜人,不仅显得正经大方,纵然成行列式种植也不易形成墓地气氛。相比以针叶性乔木为主的设置方式,以桂花为远景的种植方式更适合在一般的纪念性园林中应用。武汉东湖风景区鲁迅广场及九女墩景点选用桂花与铅笔柏、雪松、南天竹等植物搭配。不仅营造出了庄重的气氛,而且景观变化厚实,使纪念性与休憩、集散的需要得以统一。

除此之外,桂花在园林中另有很大的应用空间,我们应当勇敢地举行各种有益的实验。好比,根据有关桂花种植方面的研究,桂花的发枝力强,耐修剪,可以选择抗性更强、叶形较小的品种作绿篱种植。如果对着花的影响不大,桂花作为香花绿篱比现有的许多绿篱植物的条件要良好得多,并可在整形(造型)栽植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实验。扬州蛰园中在两厅之间掇湖石为山,倾轧突起而伶仃,在依山傍岩处种植了一株大桂花,郁郁葱葱,是古典园林中以桂花为重要观赏对象时少有的孤植的例子。但现代分解,孤植树有单纯作为构图艺术上的孤植和遮荫及构图相结合的孤植两种。这两种情形来看,孤植树的构图位置突出,以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者为佳:1.体形伟大2.着花兴隆3.花有香气,且香味较好浓郁4.树冠轮廓有变化5.叶色具有厚实的季相变化。联系现在桂花的种植水平和园林中常用孤植树种的情形,可知桂花孤植作主景树或庭荫树也是很合适的。

五、桂花在园林中的配植

桂花的品种多,适应性强,除了作主景时的丛植和群植方式外,桂花还时常被作为障景树、陪衬树、诱导树、过渡树配植,或为增添景观层次而应用,可用以配植的花木也非常多。由于桂花的这各种优点,使桂花在苏州现存的八大古典庭院(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文宅艺圃、环秀山庄、耦园、怡园、狮子林)中出现率达百分之百。

网师园"小山丛桂轩"前的桂花的多靠墙部署,间植几株腊梅,以木绣球、山茶、南天竹等掩饰,在东侧小花台中种植海棠、山麻杆和寿星竹,与精巧的山石、漏窗相配,整体景观富有变化,层次感也非常好。

留园"闻木犀香轩"两旁沿廊密植桂花,以紫荆、腊梅和紫薇各一株作掩饰,仅在左侧临溪处植两株榔榆以平衡构图。而轩前的配植则要热闹得多,银杏、香樟挺秀秀丽,黑松虬劲,加上夹竹桃、腊梅、紫荆、黄素馨等花木,更使得四时有景可观,秋色加倍迷人。

扬州清代园林古陨园内有"修竹丛桂之堂",即以桂、竹相配,并以景命名。苏州明末时期的?上书屋(后名水木明瑟园)中的"桐桂山房",造景曰"丛桂交其前,孤桐峙厥后,焚香把卷,秋夏为佳"。

此外,桂花与牡丹、海棠、玉兰等植物相配植,有叫做"玉堂富贵"的,或加上迎春等植物成为"玉堂春富贵"或"金玉满堂春富贵"的,是一种讨巧的配植方式。虽然有看法以为以讨口彩为目的的配植俗不能耐,但是从这几种花木的选择上看,常绿和落叶、灌木和乔木相搭配,而且花期相错,四季可赏,确有可取之处。虽然讨巧的配植方式名堂百出而少有撒播,但此种设置时有应,并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配植手法。

桂花的种植历史悠久,具有厚实的文化内在,非常相符东方园林的审美特色,同时又能满足现代园林的造景需要。而且其品种繁多,形态、习性等均有不同的特点,岂论形体大小都能发生丰满生动的景观效果,可以根据造景的需要自由地选择搭配。辛弃疾《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一词写到"多数一点宫黄。人世直恁芬芳。怕是九天风露,染教天下都香",信托桂花往后在园林中能够施展更大的作用。

(作者:王石群① 朱伟华②)

参考书录:

1、徐德嘉,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书社,1997
2、《花镜》,清初,陈?子
3、朱江,扬州园林品赏录,上海:上海文化出书社,1990
4、魏嘉瓒,苏州历代园林录,北京:燕山出书社,1992
5、中国城市设计设计研究所,中国新园林,北京:中国林业出书社,1985
备注
作者:① 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王石群 结业于江西农业大学园艺系
②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 朱伟华 结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植保系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news/16135.html

相关文章

15751556000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15751556000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