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红豆杉属植物因含有抗癌化合物-紫杉醇而闻名。在喜马拉雅地区,由于过脱离发和采伐等缘故原由,致使一些红豆杉自然居群消逝殆尽。红豆杉野生种群的保护引起了有关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组先后对红豆杉属物种界定和演化等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最近在喜马拉雅中部地区红豆杉属植物的保护遗传学研究中又取得新希望。
在李德铢、高连明研究员和michaelmoller博士的指导下,昆明植物所尼泊尔籍留学生ramc.poudel博士等选取喜马拉雅中部漫衍的三种红豆杉属植物即密叶红豆杉(taxuscontorta)、南方红豆杉(t.mairei)和喜马拉雅红豆杉(t.wallichiana)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带调查、居群遗传学和生态模拟等多学科交织的研究方式,估算了三种红豆杉的径级结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并展望了天气变化和生境损失对3个物种野生居群的潜在影响,进而深入探讨了该地区红豆杉属植物的保护战略。
通过对径级结构的研究发现,三个红豆杉物种的居群并不稳固,并出现极低的幼苗更新速度;而叶绿体dna和核微卫星数据则显示他们的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显著和自交严重;基于生态模拟的效果则预示,到2021年,该地区红豆杉属植物的潜在漫衍区将显著缩小并向北移动。
关于三个物种遗传变异和多样性在空间上漫衍不同的成因,研究以为,除了受最近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外,还可能与其在各个种漫衍区边缘,不同的演化历史和各自漫衍区不同的天气历史等因素有关。该地区部门红豆杉属野生居群的数目已衰减到无法可连续更新的境界,因此需要在物种和景观层面上采取协调平等的全方位保护行动来可连续地管理该地区濒危红豆杉属野生居群。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news/1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