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咨询热线
15751556000
小寒,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梅花的幽香更浓了。早晨,素心村四社腊梅栽植户63岁的邓远富剪下一枝枝腊梅,运到花市交易。20年多来,他每年都要经验这样的“农忙季”。
邓远富正在剪腊梅鲜花
当地腊梅产业也在像邓远富这样的农户动员下,经验了从零星栽植到规模生产,再到多元化经营的“三部曲”。
房前屋后零星栽植 逐步规模生长腊梅
从主城出发走绕城高速,再上云汉大道,就到了北碚静观镇。在近万亩的腊梅栽植区,素心村是唯一以腊梅品种而得名的乡村,这里有着500多年的腊梅栽植历史。
在屋后的小山坡上,邓远富攀着高过头顶的腊梅树,剪了几枝兴隆的花枝,“这样一小把今年能卖15元,到城区较低卖20多元。”老邓是村里较早投身腊梅行业的人之一。
“我母亲今年87岁,她说村里的腊梅较初是种在一个大户人家里。我家在上世纪七十年月才从别人哪里引种过来,在房前屋后零星种点美化庭院。”邓远富介绍,腊梅逐渐在当地农户中传开,到上世纪八十年月,当地曾将腊梅干花出口创汇。
上世纪九十年月,邓远富等一批村民逐渐发现腊梅是“稀罕货”,重庆甚至国内其他地方很少有把腊梅栽植当成产业来做的。于是,邓远富开始实验压条繁殖腊梅,并在寒冬时节砍下腊梅花枝,拉到北碚陌头和主城去卖。
老邓家的收入从较初的一年几百元逐渐增添到2021年的近万元,家里盖起了新屋子,房后7亩多山坡地也全种上了腊梅。逐渐地,村里砍枝条卖鲜花、做干花的农户也多起来,到2021年前后,静观腊梅花打出了名气,栽植规模生长到2000多亩。
加入互助社 抱团生长腊梅产业
随着栽植的农户越来越多,村里腊梅产业的问题也露出出来。
“栽植到了一定规模后,竞相压价越来越严重。”邓远富说,“你卖5元,我就卖4元,他家不管掉臂卖3元”,效果大家卖鲜花都没了利润,干花销售也不停压缩烘干时间,以致干花品质下降。到2021年花季,年前来收购的一家企业因质量问题另寻他处,给当地腊梅产业一记重击。
那年,邓远富不仅没赚还倒亏了不少钱,准备过完年就砍掉腊梅树。
素心腊梅为腊梅中较宝贵的品种,花瓣长椭圆形,向后反卷,花色淡黄,心雪白
为让损失惨重的村民恢复信心,区里从北京请来了专家为当地腊梅产业切脉。园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榆教授对静观腊梅举行判定:当地这种花瓣厚、香味浓、色泽鲜艳的品种正是腊梅中的极品――“素心腊梅”。这样的效果让大家很振奋,“专家都夸素心腊梅好,我们为啥不坚持做下去呢?”邓远富说。
静观镇将腊梅确定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偏向之一。为解决相互压价问题,北碚区还将腊梅栽植核心区的斜石村、川心村、龙洞村三个村合并为素心村,2021年11月,村里又组建了重庆素心腊梅栽植专业互助社,邓远富和其他400余户村民第一批加入。
不久后,互助社打出“素心腊梅”的品牌,统一栽植、管护及制作工艺,并开通了网络销售渠道,还依托腊梅生长盆景和花卉。有了协调统一的组织,邓远富开始了“二次创业”,逐渐从鲜切花销售转战盆景制作、腊梅绿化苗产销,现在他家每年外销苗木到达2000多株。现在,静观腊梅栽植规模生长到近万亩,成为重庆市较大的连片腊梅栽植基地,占有重庆腊梅绿化苗木市场九成左右的份额。
农旅融合 做强腊梅产业链
时下,正是腊梅飘香时节,当地正在举行腊梅文化旅游节,游客络绎不停,村口不时有人抱着一束腊梅脱离,周围的农家乐险些满座。素心村党总支书记李伟介绍,当地买通了腊梅鲜切花、干花的线上和线下销售渠道,还围绕腊梅生长起盆景、绿化苗木产业,并研发出腊梅香水、手工皂等产品,腊梅产业链不停生长延伸。
从2021年至今,当地已延续举行十五届腊梅文化旅游节。围绕腊梅产业,素心村建起了腊梅文化博物馆、旅店和停车场,不少村民还自办旅行社和农家乐。去年12月,素心村因此获评“天下生态文化村”。
看着邻人经营红火的农家乐,邓远富动了心思,准备明年也办一家。邓远富说,每年腊梅花开就是旅游旺季,村里每天都要接待300多人,甚至另有北京、深圳的游客过来,大家在家门口卖花都能卖到15元一把,比过去翻了一番,而生长农家乐搭配销售“土货”的路子前景更广漠。
“腊梅已成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亮点和支柱之一,围绕腊梅推进农旅融合生长,我们对将来很有信心。”静观镇党委书记吴镜熙介绍,现在,当地围绕腊梅栽植,已形成了包罗栽植、销售、苗木、化妆品和旅游等多个上下游产业,年接待游客达80万人次,整个产业链年产值3200多万元。下一步,他们将把农旅融互助为腊梅产业生长的重点和主攻偏向,以产业增效动员更多农民增收。
本站所提供的新闻资讯、市场行情等内容均为作者提供、网友推荐、互联网整理而来,目的在于传递更多行业信息,并不代表润博园林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转载请注明:https://www.runyy.com/news/18267.html。